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和他们亲近一些,他们就没了规矩,不知道尊卑有别,疏远了他们,他们又会抱怨。夫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了高高在上的君子之位,可换了一个环境,他同样如小女人一般起了抱怨,怨别人不够意思。
今天翻《论语》翻到了这一段:【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细细品味这一段,一股怨气跃然纸上。孔子说:“当年跟着我在陈、蔡一起干事业的人,现在都不到我这来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呀。
夫子带着一众学生周游列国,不同于唐僧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西天求真经以解心中的疑惑,也不同于鉴真抱着传授真经的态度东渡扶桑使佛法普照,说到底是夫子在鲁国失了势之后外出寻求援助伺机东山再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夫子遭受到了各种考验,既有意志上的考验,也有能力上的考验,根据结果看过程,夫子这次仓皇的游历并不算成功。
他刚从鲁国被逼出国考察时,还是有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众学生为了理想而追随着老师,那怕山高路远也在所不惜。人和人之间最怕的是朝夕相处,每天近距离地生活在一起很容易把一个人的德行、能力看得一清二楚,就像两个热恋的人结婚之后看到对方全是缺点,曾经的朱砂痣变成了蚊子血,曾经的白月光成了饭米粒。大概与孔子的周游过程,学生们发现了老师组织能力的缺失和其它方面的不足,因而在周游之后,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很冷漠了,尽管没有撕破脸皮。
孔子在卫国见到了南子,一个著名的美女政治家,因其妖冶而名声不太好,所以子路很反对孔子见南子,他觉得孔子应该爱惜自己的名声,可孔子是执意要见这个大镁铝,并且在子路面前发誓自己一定不会做出格之事。相信孔子的确没有做什么,为什么子路就坚决反对呢?显然孔子在镁铝面前的修为不够,曾经因此坏过什么事情。
队伍在陈、蔡之间被人围了,惶惶如丧家之犬,最后是子贡这个集团里的首富通过关系解了围,虽然围解开了,可子贡心里可能对夫子有些怨气吧,所以回来之后就和孔夫不那么亲近。
颜回是七十二贤的第一名,是个自我道德要求极高之人,是不是因为在周游过程发现老师的某些滑头动作而心生嫌隙?
当孔子对学生不到他跟前来这件事发出一声叹息一声哀怨时,不知有没有反省一下为什么这些学生与他的关系变得冷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