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拔苗助长

作者: 夏林曦 | 来源:发表于2023-08-20 06:08 被阅读0次

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拔苗助长》的文章。文章通过讲宋国一个农夫种下庄稼后天天去地里蹲守,想看到他的禾苗每天都噌噌往上长的景象。没想到,好几天下来,禾苗尽然纹丝不动。他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好办法,将所有禾苗都挨个往高拔了一截。待全部拔完时,天色已经黑透了。他长舒一口气,感叹自己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抹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急切地告诉儿子:“今天我可干了一件大事,我帮咱家的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它们很快就能成熟啦!”儿子一听急了,他不顾天黑看不见路,赶紧跑到地里。此时的月光升上天空,发出淡淡的白色光芒。儿子气得蹲在地上,死劲拍打地边的土壤,他家禾苗全部枯死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拔苗助长是不对的,只能适得其反。依我看,拔苗助长的做法不能一概而论,要视情况而定,该拔则拔,该顺其自然的时候就顺其自然。

在培育祖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就要学会灵活应用。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每个家庭精心培育出的一棵棵小禾苗。从母亲怀孕开始,做父母的就对他(她)们百般呵护,做好了各种计划和安排。怀孕的母亲要保持心情愉悦,要每日吃够所需营养,要小心翼翼地行动……所有这些无非就是想保护好这颗种子,让孩子出生时就有一个一切都发育正常的、健康的身体。孩子呱呱落地,所有亲人又将目光和心血转移到孩子身上。尽量母乳喂养,或者购买他们经过百般挑选(恨不得完全和母乳一样的)优质奶粉,给孩子们补钙补锌补铁,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都让孩子们享受上。这样做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孩子们像刚刚出土的小禾苗,他们还很脆弱,需要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总之,大风不能吹,大雨不能淋,更经不起太阳的暴晒。

待幼苗扎了根准备靠自己的努力向上生长时,家长们立刻换了一种思维。他们依旧对孩子照顾有加,只是在这个“幼苗”的身上,慢慢增加一些重量。这个重量就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在他们心中,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龙变凤,期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强。在这无形的“期望压力”的驱使下,孩子们从小就变得和大人们一样忙碌。他们有的要在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背唐诗宋词,有的要学习外国语言,有的要背人之初,性本善……家长更是因孩子的出生而更加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努力工作,为孩子的未来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储备尽可能多的金钱和物资。

在这样提前进入学习的、想让孩子将来超常发挥的教育培养下,孩子们终于出成绩了。他们一个个像个小神童。每当有客人或朋友在场,家长们会吩咐孩子给客人或亲戚朋友们表演节目。孩子们不是背诵古诗词就是弹琴跳舞,更优秀者已经像个书法大家似的,拿起一支超过头顶的大毛笔,用力一挥,在宣纸上写下他们的大作,用稚嫩的小手在旁边使劲按下刻着他们大名的印章。说这些并无一点讽刺或者批评的意思,我只是想问问大家:“难道所有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家长心目中期待的那个最优秀的人吗?

孩子们本应该享受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本应该像地里的小禾苗一样,先把身体各方面的根扎好,再谈向上生长,学习各种本领的事情。家长们一个个采用拔苗助长的做法,想要卖货挣钱的家长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学着说大人们的话,制成各种搞笑视频来帮他们吸引粉丝,增加流量。虽然这样能提早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孩子们过早地参与大人的活动,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不会有影响吗?孩子们早早地就养成离不开网络的毛病,总想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来展示自己,提前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是看不到的影响;孩子们正处在学习阶段,安心学习知识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成天在网络上露面表演,他们还会有一颗平静的心用在学习上吗?让孩子们有个好的生活环境,能够成长为一个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人才是我们家长最应该做的。

或许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多的讲究?保不齐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就是那个国家领导。我们家的孩子将来就是那个教授、专家、钢琴家等等等等。期盼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不能绝对说哪种情况就绝对会有不好的后果。

一些自带天赋的孩子,加上家长们后天对他们的精心培养,成才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们从出生就被动地加入了各种教育的培养大军。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学什么,他们怕自己孩子差得远了,赶紧给孩子报班。那些挣钱少或来钱不容易的家长被高昂的辅导费用拖得生活水平变得一落千丈。孩子没学到东西他们就骂孩子:“为了你我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就拿这点成绩来回报我们吗?”言外之意就是我付出多少金钱你就得给我同等的回报。

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理性分析自己孩子的优劣势,胡乱培养一番无异于拔苗助长的那个宋人。每个孩子来到世间就是一个个天使。待他们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把地下的根扎牢扎稳,向上生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伤仲永》中的那个神童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他5岁就哭着向家人索要笔墨纸砚。父亲向邻居借来,他落笔就写下一首诗。后来,他的名声传遍四野,无论人们给他出什么样的题目,他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内容还很深刻,文采让人赞服。得知儿子有如此大的本领,父亲便领着他到处给人作诗,接受富人们的接济。仲永失去继续学习的机会,那点天赋才华渐渐失去了光彩,到最后落了个“泯然众人矣”的结果。

仲永父亲的做法更让人为仲永惋惜。那个宋人还晓得把禾苗往高拔高点,他只是想让禾苗瞬间长大。而仲永的父亲则是带着他的“禾苗”四处求财,自己不劳动让儿子来养活他们全家。这棵早早地就能开花挂异果的好苗子被他父亲亲手毁掉了。他没想过,不管孩子有多大的才华,一日不学习,一日就会退步。现在,我们敬佩的那些专家、教授及钢琴家、舞蹈家等等,哪个专家不是有所成就后,仍然不敢懈怠,抽出每天的闲暇时间继续趴在案头补充知识

在我们身边,故意拔苗助长而成功案例也有许多。我家孩子的小学同学程鑫茹,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就总在第一、第二的行列里。她的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高中老师。程鑫茹就像一个神童一样,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学习起来也特别轻松。这肯定和她的父母的文化水平高是分不开的,孩子受家长影响,每天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她到学校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就与别人不同。别人家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后会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又费人力又费钱,孩子还不一定能学好;鑫茹的父母只要求孩子把作业完成,剩余时间就任由她自由读书看报和玩耍。

到二年级的时候,程鑫茹调走了。她的爸爸找了几次校长,申请让女儿跳级。校长起先不同意,他亲自考试。没想到,程鑫茹连三年级的题都能做出来。校长当时就同意了她爸的请求,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让鑫茹跳到三年级上学。

好多年过去,县里公布的考入清华的两名同学中就有程鑫茹的名字。这个事实证明,有的孩子是可以拔苗助长的。若是让程鑫茹一直跟着其他同学的进度走,简直就是浪费时间。鑫茹的父母了解女儿的情况。他们拔苗助长的决定做对了。

在我国有十几岁就读大学或读博士的神童。他们的智商与常人不同。别人三年五年才能学会的东西,对他们来说,短短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掌握。那我们就应该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何让他们有效成长的方案。有的禾苗基因好,成长迅速,我们要让它按照自身规律生长,难道我们还要按住他们的头,不让他们向上生长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我们应当遵循它们的规律,而不是盲目采取拔苗助长的行为。对于我们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该不该拔苗助长,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家长要多花心思在我们的“幼苗”身上,让他们既能长得大又能长得壮。一味地强求好成绩,想要提早有个好收成的做法,只会让你的希望破灭,导致更糟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反思自己拔苗助长的行为

    孟子说,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真的是太少了!我们都笑话那个拔苗助长的农夫,但是,我们却常常对自己拔苗助长的行为视而不见...

  • 拔苗助长课本剧

    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剧本名:《拔苗助长》改编 主要演员:农夫 夫人 小禾苗 哲人 旁白 剧本详情: 音乐公鸡打鸣...

  • 拔苗助长课本剧

    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剧本名:《拔苗助长》改编 主要演员:农夫 夫人 小禾苗 哲人 旁白 剧本详情: 音乐公鸡打鸣...

  • 拔苗助长

    贝宝开心成长片段 贝宝和我在车上聊天,她老爸在前面开车。 路过一片果园地,还不到四周岁的小东东突然对我说:妈妈,让...

  • 拔苗助长

    在《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这篇文章就聊这个观点。 薛老师说随着富裕程度的增加,孩子...

  • 拔苗助长

    1 这两天“裸贷”的新闻频繁刷屏。事件起因一般是女生狂办信用卡预支,从拆东墙补西墙到后来用身体还贷。所有的女生都有...

  • 拔苗助长

    寒假临近,各种补习班,课外班招生如火如荼的进行,家长尤其喜欢“**速成班”,“**冲刺班”,仿佛经过一个假期...

  • 拔苗助长

    今天看到一段视频,一屋子大人围着一个小男孩儿,不停的向他抛出问题。面对大家的提问,小男孩相当沉着,对答如流。 成人...

  • 拔苗助长

    鹰,在天空中翱翔,似乎不用谁的爱护,也不用谁为之鼓掌。 平凡的野草,茁壮在宁静的山岗,自我健康成长,似乎不用谁的爱...

  • 拔苗助长

    野心比能力大很多时,能做的最恰当的就是沉下心来,积蓄力量,往地下扎根,而不是拔苗助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拔苗助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fj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