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分析昨天说过的几个现象:
1.同样是写作为什么有人成为了畅销作者,为什么有人多年写作默默无闻?
福乐:
在用功上:练习、关注的程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态度不一样。
在天赋上:与生俱来的能力不同,喜好程度不同。
在思维上:有从大众思维上分析,有人从自己的思维上分析。
在迎合上:有人讲给读者听,有人讲给自己听。
。。。。。。
所以,这个多个因素的不同,造就了天差地别结果。
2.为什么同样的产品,不同的策划和文案,策划和写出来的东西产生的结果千差万别?
福乐:创作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手法不同,展现的特点不同,表达的意境不同。。。
3.在工作中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很快、很轻松的完成,有些人却忙乎了一天,结果却不尽如意?
福乐:工作方法不同、工作态度不同、对工作的价值认知不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
4.同一个教室,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为什么同一班级的同学会有千差万别的学习成绩?
福乐:以前的基础不同,听课的态度不同,学习的能力不同,现场的发挥不同。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下,事情在很多相同的条件下依然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在作用。任何一个不同都会造成结果的不一样。
也是李笑来老师为什么在刚刚强调完,不要小瞧了写作的能力后,在第四小节上又马上来强调同样不要神话写作能力的原因。
在我们没有重视写作的时候,写作的刻意练习对于我们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当我们意识在写作的重要性后,在我们人生的长河中,仅仅写作的能力的提上是不足以影响或直接左右我们的人生的成长价值的。
打个比方我们小时候都有过非常喜爱的东西,在没有得到的时候,我们可能它的渴望和获得感是多么的强烈,当我们真正得到的时候是多么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感却只是一段时间,我们并没有因为得到它而没有了奢求,片刻的慰藉后,我们又有了新的目标。
再比如爱情,很多电视电影的情景,或者我们自己或朋友的生活中都会出现,没在一起前爱的死去活来,感觉没有对方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然而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又闹的不可开交(当然不是所有的结果)。
也许是欲望的膨胀,也许是不安于现状。也许这也李笑来老师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吧,所以在强调完写作的重要性后又强调不要神话或迷信写作。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线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系统思维)。其实学习思维也好,写作也罢,是我们从线性思维(简单的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到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一个过程(立体思维,系统思维)。不是因为写出了思路新奇文章,我们才有了不同的思维和看问题的角度,而是因为我们有了不同的思维和看问题的角度,我们才会写出新奇的文章。
在昨天的讨论中,我们还谈及了与他人的比较,很多人也都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就没有本领的恐慌。李笑来老师也给出了建议:“与自己比较,与自己的昨天比较”。最终大家达成的共识“与别人比,看到差距及自己的不足。与自己比,见证自己每日的成长。”
写着写着突然脑子冒出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一句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何等的情怀。
讨论中妮妮的“不抽象,我们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印象深刻。因此我提出了“正向拆解(抽象),反向还原” 。晋辉引出了富兰克林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
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他找到一本杂志《观察者》里面有许多高水准的文章,比如,他想提升自己的遣词用句:首先选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用简单的关键词记录关于文章的大纲,过几天忘记原文之后,根据这些关键词大纲,用自己的话再写一遍。然后把自己写的文章跟原文对比。发现是词汇量太少,他想了个办法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写诗,英文诗讲究声韵,他就必须想出大量的词汇。其次,把散文改成诗歌,过段时间又把诗歌改成散文,通过这种方式累积大量词汇。你不会用到自己想不起来的词汇,所以,词汇量大增。这种方法也是可以做到可迁移,举一反三之后,他又训练了自己的写作架构和逻辑能力。还是记录简单的大纲,忘记之后,按自己觉得合理的顺序来排列,再跟原文做对比,分析作者思路跟自己思路之间的差异。富兰克林没有钱请写作老师,但这种方法符合刻意练习的逻辑,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您有帮助!
每日华夏经典名句: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道德经》
坚持早起,坚持日更学习总结第四日。慢慢习惯了早起,习惯了每天的学习,思考,讨论及分享。
写作学习:第四天:千万不要小瞧写作能力 2019-02-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