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接触了一个概念叫“断舍离”,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提倡精简生活:精简不必要的物品、不必要的开支、不必要的社交。
真正做到“断舍离”却十分困难,有时候整理物品和衣物,便会产生强烈的感触:很多东西其实并没有用,甚至买来后便被搁置一边。很多物品在当初购买时并不是从实用性和需要出发,而多是冲动消费的产物。
似乎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只有通过买买买、“剁手”才能获得一种安全感,然后从“剁手”后的“吃土”中找到一种被虐的快感。购买远高于需求,便徒增了很多烦恼,即“选择困难症”,陷入自己营造的怪圈。
看过这本书后,对断舍离又有了新的理解:
山下英子山下英子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文学部,从大学时她就酷爱瑜伽,从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提炼出“断舍离”这一思维方式。在经过后期的自我实践后,山下英子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也因此从中收获了许多。
山下英子开始推广“断舍离”,“断舍离”也因此慢慢进入人们视野,渐渐地数百万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为此而改变。
扔掉那些囤积许久一直没用的东西,抛弃那些无用的社交,只选择适合自己的必需品,维持自己喜欢的人际关系,你的人生一定会无比惬意。
01 什么是断舍离
关于断舍离,拆开来看,分别是断、舍、离。
断,指不轻易添置物品。比如想购物之前,仔细甄选比较后再购买,谨慎添置,避免买多余无用之物。
舍,指放手。生活中,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比如垃圾、杂物、无用之物等,通通可以放手。
离:最佳状态,物品得到了循环与代谢,心情也会变得轻松。
“断舍离”一词,是山下英子从瑜伽中“断行”“舍行”“离行”的行动哲学得到的启发,本意是希望人们能够舍弃对物品、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执念。
具体表现为:不买多余之物,舍弃无用之物,添置必要之物,如此循环往复,就能给生活带来新陈代谢,创造出让自己觉得舒适惬意的最佳环境,进而让心情变得舒畅,人生变得美好。
02 为何很难断舍离?
有些人比较恋旧,总是喜欢收集美好的回忆,那些旧照片,破旧的书,甚至发黄的衣服,都被收藏在某个角落,渐渐地家也被塞得满满当当。可你是否想过,这些被你收藏的东西,你都会把它们翻出来查看吗?
与其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束之高阁,不如留下真正不舍的东西,把他们当做艺术品一样摆放着,既满足了自己回忆的念头,也让物品物尽其用。
我们真的需要这些物品吗?其实不一定。有时候购物只是为了排遣和发泄压力。我们总是无意中试图用物品填补内心的空虚。为了解决心理问题,疯狂购物,将家里的空间填满。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可能舍不得扔掉某些东西,是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它可能证明了我们过去光辉的成绩,或者是纪念了和某个人的感情。这些给我们带来“自我肯定感”的物品,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舍不得放手。
但其实这些过去的人和事已经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未来,可是我们依旧愿意留着ta保存起来,占满了我们很多的空间。
03 如何断舍离
表面上看,断舍离是一种家居整理的收纳术,深层次来看,是人们对自己欲望和需求的整理观。
001 分清“能用”和“必要”:
选择物品的标准,不是这个物品是否能用,而是这个物品是否必要。必要的物品我们可以留下,而为了“以防万一”留下能用的物品,只会让断舍离的实施更加困难。
002 先丢掉收纳用品:
正是因为有了收纳用品,才让我们不需要的物品变得越来越多。也或许你会因为填满收纳的东西再继续去买东西。
003 丢掉“没准能卖掉”的念头:
不要想着物品或许以后能卖掉赚钱,物品对空间的长期占据,也是一种浪费。
004 立足自我轴,甄选物品:将自己作为判断标准,不要把判断标准偏离到物品和他人身上。
多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物质本身对于自己是否那么需要,因为思考需求是基于你的生活而确定的。只有自己想清楚才可以决定行动。
学会认识自己的需求,控制自己的欲望,从忙乱的生活里找到本真,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