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传来经理的怒吼:“我们公司的教学软件销量一直在下降,原因怎么还没找出来?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不想干就赶紧走人!”
员工安慰经理说:“经理,您别担心!您看这些报表,我们产品质量好,价格相对来说也便宜,即使顾客有所顾忌,犹豫之后也还是会选择我们的。”
散会后,员工们窃窃私语的走开了。秘书来提醒经理明天上午有个跟老顾客的茶话会,经理怒吼:“销量这么差劲,我哪有什么心情参加茶话会,让小王去”
办公室里,经理拿着员工上报的各种报表不断地比对质量和价格,始终找不出问题所在。
01
经理为什么找不出问题所在?因为他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企业的竞争优势洞察不足
坐办公室里对比各种质量和价格相关的报表,却不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当然找不出问题所在。
互联网经济时代,大家对信息的掌握接近共享,这样就导致了竞争对手之间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不断缩小,那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哪里?当然是从那些细微的信息中洞察先机。比如员工司空见惯的一项用户投诉,如果领导者身临现场,亲自感受用户的反映、动作、表情和语言,很可能就激发出产品创新或改进的灵感。
信息失真
经理脾气太大,员工们可能知道真实情况,但是又不想做被骂的那个。这就使得员工在上报信息时,要么报喜不报忧,要么尽量弱化糟糕程度,甚至避重就轻,制造假象。
我一个学生跟我说“陈老师,我刚工作的时候,为了客户的好评,天天累死累活的,老同事看不下去了,就对我说‘小王啊!不用这么实在,把问卷设置成领导想看的样子,开会跟领导说他想听得话,那些结果不好的一带而过就得了’所以,我现在也开始偷奸耍滑了……”
与顾客不够亲近
心情不好便拒绝了与老顾客的茶话会,这个经理放过了倾听民意找出问题的机会!
雷军在小米成立的早期,每天都会花上1—2小时的时间去跟米粉们交流。比如,告诉某个粉丝说:“哎呀,感谢你的创意,太牛逼了!”再比如,把某个提出靠谱建议的米粉直接挖到小米,并在论坛里昭告天下。于是,米粉们也都激动了:雷军主动和我互动了,他还挖了人去小米。于是还坚定地认为,小米就是我家开的。
所以领导征询顾客意见,更能满足顾客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顾客忠诚度和信任感,无形中使其成为公司产品的宣传员和代言人。
02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走动型领导”。
那么怎么做好“走动型领导”呢?
离开办公室,走进一线。
Leader走进一线,可以接触到一手信息。知道客户最真实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开出药方。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员工报喜不报忧导致组织效率下降,自己还被蒙在鼓里”的局面。
除了能接触到原始信息,还能鼓舞士气。比如你刚进联想便看见可柳传志,他还跟你打招呼“小伙子,好好干,我看好你呦!”你会不会跟打了鸡血一样?对于一线员工来讲,见到大boss的机会少之又少,如果领导能适时地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一直高涨。
与员工相处,注意策略。
怎么样才能让员工反馈最真实的信息呢?
在与员工相处时,领导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和情绪。不能听到了坏消息就大发雷霆,这样会给员工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使其他员工有所顾忌,那么下次他们可能也不会实话实说。也不能听到好消息就喜形于色,这样会让人们觉得领导好大喜功,定力不足,从而有损形象。
与顾客相处,注意形式。
首先一个领导者要发自内心的想跟顾客交流,接触顾客时要充分反映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尊重,如果领导者不能抽身进行实地探访,可以设立“经理接待日”或“经理咨询热线”,并且让顾客感觉到这不是形式。
松下幸之助在接到顾客来信投诉时,立即派一位高级主管前往道歉,并认真处理。结果这位顾客不仅转怒为喜,还热情的为他介绍新客户。所以,松下说“顾客的抱怨经常是我们反败为胜的良机,对于顾客,我实在是非常感谢。”
所以,出现问题时,你需要的不是“摆架子”树立你领导人的威望,而是走向群众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以案例中的经理为戒,努力做好以上三点,你就会离失误越来越远……
(图片1来自摄图网,其他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