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校园干货日记
多元思维模型:盲人能摸到大象吗?

多元思维模型:盲人能摸到大象吗?

作者: 校园干货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3:08 被阅读2次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左查理•芒格,右巴菲特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是我很喜欢的《教父》中的一句话。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能力离自己很远,以自己的智商和阅历,永远也不会具备如此的洞察力。

其实你错了,智力真的不能决定什么,至少我们99.9%的人都还达不到拼智力的时候

我个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的智商绝对不算高,甚至有可能在中下。高中的时候,我几乎是整个年级最勤奋的人,但是同学、老师都用心疼的眼神看着我。

而现在朋友和同学都对我说,你似乎有种魔力,好像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质,预测很多未来的东西。

只有我知道,那并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已。

其实今天这篇文章我很早就想写了,但却迟迟未写,因为它实在太难写,太伟大了。

为此我不得不又重新梳理了一遍《穷查理宝典》的笔记,“混沌大学”与多元思维模型相关的笔记,吴伯凡关于工具箱的讲解,另外各种与多元思维模型的文章也看了一大推。

但仍然每个字都写得战战兢兢。

1
你为什么需要多元思维模型?

盲人能摸到大象是什么样子吗?

《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很早就知道了,那时候课本跟我们讲的是,盲人无法摸到大象的样子。有人摸到大象像跟柱子,有人摸到大象像把扇子,有人摸到大象像堵墙。

但我们却从来没想过,盲人为什么不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呢?

对呀,为什么不把大象全身都摸一遍呢?你没有想过,我也没有想过。

可能你会觉得这个例子现在来看有点傻,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每时每刻,终其一生,都在盲人摸象。

盲人就是我们,大象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盲人摸象就是我们对待真相的方式。

教育把我们培育成了只能摸到一个地方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是从一个角度在看待问题。

比如一个经济学家,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经济学去解读;

比如一个商人,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利益的角度去解读;

比如我一个很红很专的同学,他看待事物的方式,永远是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

这样做好不好呢?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学习和生存的,它有它的道理,比如我那位很红很专的同学,如果他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或许能在政治领域有所成就。

但是这么做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多元思维模型的提出者查理•芒格有句话很经典,他说「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其实我不太赞同他这句话,我们大多数人是连锤子都没有,像个裸猿。

查理•芒格这个理论一提出来,直接就在世界炸开了,几乎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都在贯彻这样的思维。

像是贝索斯、马斯克、巴菲特、滴滴程维、万维钢、李笑来、李善友教授等都信奉这个理论,最近得到也在跨年演讲重磅推广。

无独有偶,吴伯凡的工具箱理论也跟这很像,吴伯凡说“你不能手上只有一个锤子,你得背一个工具箱,不断往里面放进一些重要的工具,否则如果你下次遇到的不是钉子,而是一个易碎的宝藏,你只能用锤子砸开。”

工具箱就是那个多元思维模型。

回到上面的问题,盲人能摸到大象的样子吗?

答案是如果让盲人把整个大象都摸一遍,并且不断反复摸,就可以无限接近大象的样子。

那么我们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吗?

答案是如果我们能用多元思维模型去思考,并且不断完善,我们就能无限逼近真相。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很抽象,那下面我们从几个大方面来一一验证:

一、学习方面。

问一个无数人都曾问过的问题,我们从小学的那些东西,比如高数、物理、生物,买菜又用不到,学来有啥用?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当我明白多元思维模型之后,我几乎高兴得跳起来。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把那些基础学科,像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政治,都要学一遍?

这个问题一直成了我们心里的迷,老师从未提起过,因为他也不知道。

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也即各个学科的底层思维。

比如,我们学生物,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习那个叫做“自然选择、进化思维”的东西;我们学习物理,其实是在学习“惯性、万有引力、反作用力、机械思维”等思考方式;我们学习数学其实是在学习那种“大道至简、三生万物”的思考方式……

但这些,从来没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初、高中就懂得这个道理,或许我们的学习兴趣又会不一样吧?

二、读书方面。

之前有人在问我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其实就是这个“多元思维模型”(现在多了一个思维导图)。

替你们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好像并没什么卵用?而且大多数书我连它写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很简单,因为你读书的时候,是在死记硬背,你记的是庞杂的知识。

一本书其实都只有一两个核心的底层思维。

比如《三体》,你只需要读懂“黑暗森林、猜疑链、技术爆炸、宇宙公理”,你就知道三体的世界观是什么;比如《人类简史》,你只需要读懂“虚构的力量”,你就知道人类是如何成为万灵之王的;比如我最近刚读完的《好好说话》,你只需要读懂“主动权思维”,你就知道说话的底层逻辑了。

其实我一直在怀疑三毛那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当然这句话本身非常精彩,不然也不可能流传。

但是我担心它会让很多人造成误解,一味的去追求量,相信读书要不求甚解,结果真的把读过的书变成了过往云烟,不复存在。

我不推崇这种读书方法,因为你成不了三毛,你也读不了那么多书,所以你读过的每一本书必须得抓取里面的底层思维

我个人极深的体验是,在用“多元思维模型”读书之前,读书超级痛苦,一本书读下来只觉得很牛×,但要事后具体谈谈收获却一脸茫然。

比如我曾读过俞敏洪的几本书,现在居然连一个字都不记得了,你告诉我它到底哪里改变我的气质和谈吐了?

三、洞察力和远见方面。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有洞察力、有远见,那个洞察力和远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又回到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我们这种普通人能够一眼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吗?

答案是,一定可以。

查理•芒格如是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那个系统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一切事物背后都是有道理的,约翰·缪尔说「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一样看似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将会发现它和宇宙间的其他一切都有联系。」

而那些最底层的道理,巨人们已经替你思考出来了,你只要直接拿去用就好了。

比如达尔文、牛顿、亚当·斯密、弗洛伊德等,但是我们从未看见,或者拒绝去获取

如果你能把前人这些伟大的思维模型都一一拾起来,并化为己用,那么就相当于把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等叫到身边来帮你思考和决策。

有一次李善友教授见到滴滴的CEO程维,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

程维说“最近在读物理学、生物学。”李善友教授就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

程维回答说“善友教授,还有什么比宇宙更复杂的东西吗?弄懂这些东西后,再来看企业问题就简单多了。

这就是多元思维模型的魅力。

正是这样的“理性”,让查理•芒格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即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

巴菲特把查理的这个特点称作“两分钟效应”——他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

两个基友

四、迁移能力方面。

如果你去问一个大佬,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他可能会告诉你的其中一个答案是,学得一种迁移能力。

如果你又问他什么是迁移能力呢?他会说就是一种可以胜任任何工作,学起来很快的能力。

如果你再问他,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为什么可以让我们学起来更快呢?他就哑口无言了。

这个问题同样也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开始用“多元思维模型”去学任何东西的时候,我才慢慢感悟到那是一种怎样的能力。

后来我把我的理解写进了文章“存量思维”里,当我建立起来一个思维模型之后,发现它居然能在无数多的场景里都通用。

比如我自己领悟出的最厉害的思维模型是“期待的力量”,后来我发现贝索斯也是在利用这个做产品,那我理解那节课就比很多人轻松。

比如再后来,我发现写文章也是如此,标题党很惊艳,但内容很垃圾,那读者只会更失望,这也是期待的力量。

诸如此类,在我读书也是这样,我每读一本书,下次再读类似领域的书我会更加快,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新媒体写作也是如此;工作更是如此。

查理·芒格如是说「我和一个眼光极准的传奇人物合作了许多年,我总是很惊讶地发现,原来人们只要掌握和不停地应用所有明显而且容易学习的原理,就能够精通许许多多的领域。」

2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相信读完前面,你已经对多元思维模型有个模糊的概念了,那我就再精炼一点。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很简单,就一句话:重要领域、重要学科的底层思维。

比如前面提到的,生物学的底层思维就是“自然选择”,政治学的底层思维就是“人人平等”,这是重要学科;再比如医生领域,葛文德把他们医生这个领域的做事方式归纳出来,出成一本书叫《清单革命》,后来“清单思维”被用于很多领域,这也是多元思维模型。

得到在跨年演讲里也这样提到,比如“特种兵思维模型”“投资人思维模型”“心理学思维模型”……

都有哪些重要的思维模型?

生物学:自然选择;进化思维、自我调节、多样性思维。

物理学:机械思维、惯性思维、万有引力、牛顿第三定律、相对论思维。

哲学:不可知论;批判性思维、第一性原理、演绎法。

数学:欧式几何、大道至简、复利思维。

化学:自催化效应;临界点思维。

宗教:终极思维;虚构的力量、二元性思维。

美学:第一次视角。

历史学:大历史思维。

政治学:人人平等、虚构的力量。

热力学:熵增定律。

经济学:看不见的手;规模经济效应、边际效应、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稀缺。

心理学:系统一系统二;认知误判、心智模式、锚定效应、归因谬误、乌合之众。

社会学:群体动物;娱乐至死。

复杂科学:分形思维、自组织、递若代偿;反脆弱。

机器学习:建模欲望。

投资学:价值投资;护城河、能力圈。

医生:清单思维。

创新:非连续性、递若代偿;第二曲线、非共识。

商业:长线思维、金字塔原理。

说话:主动权思维。

学习:建模欲望;刻意练习、存量思维、思维导图、费曼学习法。

绘画:三原色思维。

写作:他嗨思维。

注:“;”前面的表示更底层的思维模型。

以上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的部分底层思维,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当然我也只掌握了很少的部分,还在不断完善中,以后我会在每周一的认知干货里慢慢分享给你。

3
怎么去构建?

一、贯通。

其实很多思维模型之间有贯通的地方,查理·芒格叫它lollapalooza效应。

当你把几个模型联合起来,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一枚原子弹,当你把一些化学元素比如铀,加上一些条件,融合在一起就能发生核聚变,引发核爆炸

当你模型足够多之后,你就必须得慢慢去融会贯通。

二、重要学科、重要领域。

不能只专研一个学科,当然T字型人才没错,可是你也得抽出一些时间去了解其他领域,很可能是你不喜欢的领域。

希望你不要有偏见,任何重要学科、重要领域的重要思维模型,都去涉猎一些,不要求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掌握那个模型就好

我看我的书友圈里,大多数人只看自己喜欢的那类书,这是不好的。

三、基点下移。

很多思维模型之间是有很多共性的,如果你能找到那个共性,推出一个更原始的模型,这就叫做基点下移。

像是我们今天所有的学科,其实就是在上面那些模型里衍生出来的,比如我们今天学的数学,就是从欧式几何等推出来的;比如物理学里那些所有的理论基本都是从f=ma等推出来的。

它也叫第一性原理。你要不断去找事物背后的共性,并一步一步把它推向那个极其简单,逼近真理的地方。

四、不断完善。

当你收获一个思维模型的时候,可能是从某文章、某书、某口中得到,那还很初始,很有可能错得离谱。

你需要不断去完善它,比如下次再看到类似的理论,拿过去比对,思考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为什么会有不同?弄懂它,你就做了一次完善和调整。

我的方法是用存量思维去完善,不论是书里看到了、突然感悟了、生活里验证了,就立马掏出手机来往里填充例子

错了就修正,偏了就调整,对了就加强,慢慢的整个模型就开始丰满,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五、严格行事,刻意练习。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模型建立起了,但如果你从未用过他,那你仍然是一条咸鱼。

而且不是说说而已,要严格行事。这也是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反复传达的观念,达利欧也如是说。

你必须把它运用起来,在你的生活里、工作里,这样你才能验证它对不对,才知道如何去调整。

并且一个东西你觉得你懂了,那并不是真知。要达到真知,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真正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比如一个1°的夹角,你觉得它们之间的缝隙很小,可是当你无限延长之后,那个距离会大得吓死你,你必须通过刻意练习去调整那细微的误差。

比如就我而言,当我感悟了“期待的力量”之后,我就很少去给人制造期待了。因为你一旦建立起来期待,达不到对方会失望,倒不如先不说,到时候给对方一个惊喜。

情侣们注意了哦,如果你想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要反复许诺一些东西哟,落实到实际行动吧,惊喜可比失望强多了。

4
注意事项

可能看到这里你会打退堂鼓了,这么多思维模型,我怎么记得住啊?

嗯,好问题。

并不需要你记,死记硬背是永远学不会的。

大道至简,其实这些思维模型还真不多,你只需要掌握重要学科、重要领域的重要思维模型就够了,比如热力学就一个熵增定律。

而且好多东西是你本就知道的,比如生物学的自然选择,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物理学的惯性定律等。

只是你之前从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打开。

但是我还是给你提供两个我的方法:思维导图和存量思维。

当你掌握一个思维模型之后,用思维导图把它相关的信息画出来,比如来源、意义、是什么、怎么做、哪些领域有应用、例子

这个过程也是存量思维的精髓,当你遇到了就往里面填充。例子足够多之后,你自然就有感觉了。我的手机里有专门的文件夹,方便随时记载。

而且当你发现它居然能解释生活中很多困扰时,你会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

第二个问题,这些思维模型会禁锢我们的思维吗?

是的,它会。我们所有已知的观念都会禁锢我们获取新的观念,思维模型更是如此,我叫它所知障,哲学里叫思维遮蔽性。

那怎么办呢?

首先,你的起点要高,以达尔文、牛顿这样的伟人总结出来的东西为起点,你就不会错得很离谱。

如果哪一天你发现他们的东西错得很离谱,那么恭喜你,诺贝尔走一波。

其次就是你永远要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是真理,是绝对正确的,这在哲学里叫“不可知论”,或者叫“普遍怀疑论”。

所以,你要永远保持谦卑和开放的心态,要像个孩子一样无碍,敢于接受任何观念,即使那个观念是一个与你完全相悖的观念。

这个时候你不应该立马起身反驳,而是兴奋,因为它不管对不对,都能对你的已知模型进行完善。

请永远记住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元思维模型:盲人能摸到大象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m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