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些鬼话是常识,而我们往往没想得透彻。看完后的感觉是,看到古大大好多课程的身影。
1.一定要按照你所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自己生活的去想。
2.如何捉住产业变革规律,选择好发展方向,比知道某个产业是否有前途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当变化产生时,我们如何应对?
3.通过快速执行试错,让市场确定方向的人总是会比那些计划充分的人更快实现目标。
4.我们也乐此不疲地给别人提出期待和要求,希望别人能按我们期待的模式过日子。
5.也许梦想和现实相差太多,但是,如果梦想就是现实,那谁还会在乎梦想?
6.真正的兴趣,则是以享受内部过程为导向的。
7.说“对工作没兴趣”往往是逃避我们没能做好自己工作的借口。
8.我为我的兴趣投入了多少时间和多高的专注度?
9.任何企业都不会需要不能给它带来价值的员工。所以,在企业家眼里,我们除了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产品或“资源”。要不为什么公司里管理人的部门叫“人力资源”,就是因为员工本身就是资源,就是产品。
10.作为一个产品,你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
11.当一份职业能给予我们重视的意义和价值时,它就是我们的“如意郎君”。
12.因为只有当两个人级别差不多时,人们就把对方看成平级对手,只有将对方视作能跟自己斗争的同一量级,才会产生嫉妒。我们只嫉妒跟我们相似的人。那么,嫉妒背后的感受又是什么呢?是恐惧,恐惧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今后会比自己吃得开、升得快。
13.如果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变动的社会里看的话,对于个人的“前途”而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个时时变化的环境中,需要的是对变化的敏锐洞察。这背后是对变化规律的深刻思考。
14.对于产业的不同阶段,我们如何找到可切入的职业呢?
1)定位:你所从事的工作位于产业的什么阶段?
2)决策:如果敢打敢拼,就进入处于发展期的产业
3)探索:长出产业升级的触角
4)觉察:别小看行业的初始期和衰落期
15.在曙光期的行业里,你想做烈士还是先驱?
16.当一个人害怕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不愿意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时,他往往倾向于让别人替他选择。
17.在决策的最开始,我们面对的问题并不是选择A还是选择B。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对决策的担心和恐惧。
18.职业生涯选择中,我们所追求的收益仅仅是钱吗?这个问题本书之前提到过,真正的收益是价值,即:选择对每个人的意义。这其中,钱和权力也许只占一部分。收益还包括了其他很多内容:公平公正的氛围、融洽的同事关系、开心和有趣的事情、可以领悟到的智慧、光鲜的工作环境、平衡的生活方式...不过,我们看到“收益”这两个字时,钱和权力就偷偷把这个概念给换掉了。
19.王尔德所言:“一个功利者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任何东西的价值。”
20.时间,时间是机会成本里最核心的资源。
21.梦想是个“贼”,就因为梦想在不同时间段的机会成本不一样。
22.后悔的价值,是令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选择。通过发现后悔背后的原因而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23.被我们拖延的事,无论是职业上的、兴趣上的,都是因为这些东西要么当下的价值不够,要么当下所付出的代价不够。
24.人们对损失的难受心情胜过得到的快乐心情。因此,先让自己痛,看到拖延的代价,就会因为“避免损失”而迅速行动。
25.小说《挪威的森林》中有这样一句话:“死不是生的对立,死是生的一部分。”同理:计划不是变化的对立,计划是变化的一部分。
26.当目标是可变性很大、长期、不稳定的,计划就会扮演另一个角色:参考系。
27.正是因为做了计划,才能观察到变化的根源;正是因为有计划才能观察到实际与计划的不一致;正是因为有计划才能观察到对时间估计的偏差,也正是因为有计划才能观察到对自我能力和价值评价的偏差。
28.焦虑是有用的。当我们感受到焦虑的情绪,说明我们感受到了局限。如果用在职业中,往往是能力的局限。
29.人的一辈子,不管成长到什么程度,都会发现新的局限性,此时焦虑势必产生。这么看,焦虑反而是推动我们提升能力、认识世界嗯动力来源。
30.看得见的魔鬼比看不见的魔鬼可爱得多。
31.当我们焦虑后果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后果描述得更清晰。
32.焦虑是专注的前奏。
33.忙 忘 盲 茫
每个字都带一个“亡”字。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亡,并非死亡的意思,而是“逃”的意思。
当我们没日没夜忙于工作,我们的“心”就慢慢逃离,是为“忙”;
慢慢地,“心”就被甩在了后边,于是我们就忘了内心么需要,是为“忘”;
再之后,连眼睛也被甩到了后边,以至于看不到方向、出路,是为“盲”;
最后,便如同陷入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水中,心灵和眼睛全部被扔到了后边,就是“茫”。
这似乎就是多数人的职业生涯的写照。先是“忙”,之后“忘”,之后“盲”,最后“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