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上狐狸‖《爱...
《好的孤独》:换种活法,人生大可不必这般孤独的活着

《好的孤独》:换种活法,人生大可不必这般孤独的活着

作者: 艺术家在家里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00:29 被阅读0次

“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陈果写的《好的孤独》,似乎是在做一件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很了不起,因为做得好所以了不起,更因为说这样的命题也好,能够进一步证明其意义也罢,都是有其含义的。

这个时代的人似乎越来越不擅长独处了,甚至很多人会觉得能够独处的人很厉害,因为真的很多很多的人越来越害怕独处。

01

独处,就意味着孤独,而孤独随之而来的是寂寞,空虚,甚至是抑郁和惶恐。

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写道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这段话一再被引用是有其意义的,因为空泛的词,因为概括性的词,因为这范围似乎囊括了所有,因而适用于任何时代。

就像孤独,有人说起不好,自然也有人觉得好(矛盾和辩证共存)。这是从古至今都存在的问题,因而没有标准答案,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似乎总有人愿意为其填补点什么内容。无论是从自身出发,又或是从时代出发,每个人各抒己见,自然都各有依据,而这依据,其大多数而言是空泛的,更多的来自于个例。

02

而孤独,自古以来,都是无可避免的。

无论是在人群中的孤独,还是在独处时的孤独,每个人都会有其孤独的时候,这种孤独来自于某种远见,深见。

就像陈果在《好的孤独》里谈论的那般,孤独并非是来自于某些特定的地方,但总有某些地方会触动你,而这触动,你没深入一次,就意味着随时都可能触碰到真正的孤独。

这是一种远离人群的,甚至远离人类的,来源于自身的人性所赋予的,又或者是环境造就了你的孤独。

就像生命、态度、道德、生老病死、爱、感恩等等,一切人生的问题都是孤独的。

这种孤独来自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我喜欢称之为人性,也许不同的人会有更多的解读。

03

但无可避免的,人其实更多的还是和自己相处,哪怕社会进步,哪怕人和人的关系日益和谐,哪怕人与人之间的趋同感越来越强,孤独依旧存在。

故而,有人说,生而为人,生而孤独。

而实际上,孤独的属性也并非是单一的,这也就造就了好坏,是非,影响如何的命题和思考。

而《好的孤独》是怎样的呢?

这种孤独更像是某种内心的沉静,更像是让你认清自己,听取内心,更像是让你变得从容,不再迷茫和慌乱的力量。

孤独让你与自己对话,内心会告诉你答案。所有的复杂在孤独面前终将丢下伪装,从而变得简单。只要你勇于去面对,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浮躁、迷茫、空虚、寂寞,终将会变得充实,所有的焦虑会变为平静,所有的脆弱都会让你变得强大起来,从内而外,实现真正的强大,从此再也不会感到迷茫,再也不会为谁受伤。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足够坦诚,敢于去面对自己的孤独。

04

可能,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难,真的很难。

毕竟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戴着面具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越害怕做自己,也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做自己的难处,太孤独了不是吗?

其实,真不会。一旦你选择了做自己,世界便少了很多无谓的烦恼,你将不再为世俗的那些偏见,评价而活,做自己真的很爽,而孤独,真的很享受,甚至你会舍不得你的孤独,甚至可能喜欢上单身(哈哈……),自愿为了孤独而舍弃很多很多的杂念。

05

当然,关于单身这件事,别害怕。

《好的孤独》不会让你真的从此就对外界不感兴趣,相反,因为你对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了解,这些都会增加你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和思考,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更轻松的拥有幸福,而爱,何尝不是幸福的一种。

就像《好的孤独》中《无知催生恐惧》里说的那般:“我们选择如何看待死亡,决定了死亡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同样的道理,“我们没有谁真正经历过死亡,没有谁敢说真正明白什么是死亡,但是既然它是一件难以逃避的事情,是自然赋予我们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那就必有其道理,必有其深意。”

06

而孤独,哪里又会真的将你毁灭呢?

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说的那般“干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所以,与其说,这是对死亡恐惧的诠释,不如说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向死而生,向阳而生。

所以,与其计较生命的长短,不如让有限的生命充实丰满。

而不是面对未知,或是空虚,或是孤独,就陷入束手无措,从而自甘堕落,这是不值得的。

说到底,这是在宣扬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自己的自重自尊自爱的态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反哺,和感恩的心态。

07

陈果,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教师,在学生中拥有很高的人气。

从2010年起,她的课堂视频《关于爱情》以及《孤独与寂寞》等被学生上传到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广受好评。引发《新京报》、《南方日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疯转。

2017年她在喜马拉雅设的音频课程《人生果然不同》播放量近300万。

08

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人,有趣的灵魂,被发现后,她没有惶恐,没有为自己爆红而傲娇,相反,她为此感到幸福,深感荣幸。

因为这让她看到许许多多的目光还在期待,那些对她的信任,时而星星般闪烁着理解和共鸣的光,这些都是祖国的未来呀!

这让她感到欣慰之余,她也主动接受了这些期待和信任,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对于生活、生命、爱、爱情等关于我们人生的一切进行深刻的诠释,从而让这光散发开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找到属于自己的好的孤独,从而不再害怕,恐惧,惶惑,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期待和寻找的“园丁”吗?

作为“人”,作为“人”的一部分,她发自内心的,不为标新立异,只想借此与更多相似的灵魂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去发现生命的美好的部分。

09

《好的孤独》不孤独,孤独的是那些依旧在徘徊,迷茫,没有方向的灵魂。

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自己的内心,能够了解孤独的本质,能够从好的孤独出发,去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就像她在篇首说的:“事实上,只有无法接受真实自我的人,才会用虚构的美自己骗自己,那是一种直面真相的瘫软无力。如果一个人无可避免地生而有弱点,那么不能接受自己有弱点,恐怕才是他最无可救药的‘弱点’。”

是的,我们大可不必这样,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

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这才是对自己的真诚与善待。

——读《好的孤独》有感



书上狐狸

2018年11月《爱有所爱》节选

相关文章

  • 《好的孤独》:换种活法,人生大可不必这般孤独的活着

    “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陈果写的《好的孤独》,似乎是在做一件反其道而行之...

  • 哲学|《好的孤独》换个角度就是换种活法儿

    关于陈果老师,第一次了解此人竟是通过喜马拉雅音频,没想到一听倾心!哲学本身带给我的那种冲击感,这么多年没想到除了我...

  • 2018-08-09

    各自有各自的活法,活着就摆脱不了孤独,孤独并不可怕,只要勇敢的面对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 随笔

    人生不知何时落幕,即使孤独的活着,也是一种美丽的炫耀! 孤独、无声是一种能量的积累,也是雷霆的怒吼...

  • 2019-11-03

    如果活着是一种使命,那么,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必须对抗孤独,为了对抗孤独,我们需要婚姻。 其实人生在世,活着,两...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也许你孤独的活着,但是也许会在你孤独的人生遇见美好的风景

  •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如果你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人生,在起起落落中明白,在跌跌撞撞里成长。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在《好的孤独》中说:“换一种看法,便是换一种活法。” ...

  • 如果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人生,在起起落落中明白,在跌跌撞撞里成长。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在《好的孤独》中说:“换一种看法,便是换一种活法。” ...

  • 孤独,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孤独,常常让人变的更优秀,变得更能看清自己。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是学会享受孤独。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

  • 复旦女教授陈果:“如果你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在《好的孤独》中说:“换一种看法,便是换一种活法。” 世间的活法有千万种,总会有一种是适合我们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的孤独》:换种活法,人生大可不必这般孤独的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nr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