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似乎有点多了教学流程及思考:
本单元是传统文化单元,我非常喜欢,因为对历史感兴趣的缘故。在单元开始之前就推荐了学生好几套相关的书去阅读,希望能通过1+X的模式拓宽孩子们的语文视野,从语文走向多学科。
《赵州桥》是一篇非常熟悉的老课文了,从我小学到现在,非常有亲切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我将这个目标的落实放在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集中梳理生字词,认读生字,扫清生词,读通课文。
本文的结构非常清晰,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第二段和第三段又是“总-分”的形式,而课后习题一: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道题就是在落实语文要素,但其实文章当中除了这一段之外,第二段也是在落实这个要素的。所以将第二段用来教,第三段用来放,学生对这个目标的掌握就可能会相对上手一点。
第二段教学中, 先让孩子们通读整段,找到本段中心句“赵州桥非常雄伟”。接着让孩子们自由默读,用笔圈画出体会“雄伟”的关键词句,孩子们依次找了三点,分别是:
1、桥长50多米,宽9米多;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找出这句话的时候,我重点指导了朗读,通过指读、评读、范读、齐读抓了“这么”“全部”“没有”“只有”这几个词,读出重音,让孩子们感受到自豪之情,达到以读代讲的作用);
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孩子们找的时候,我依次简单板书。完了之后,梳理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雄伟”一词,可分解为“雄壮而伟大,”赵州桥的雄伟,不仅仅体现在他的长宽的外形雄壮特点,更体现在他的设计巧妙,正是因为当时的年代局限因素,还有有这样的巧妙设计,才更突显他的伟大,所以作者才称他是一个“创举”。三者的句子前后顺序不能调换,需要一步步上升,从雄壮到伟大,来说“雄伟”,这是孩子悟不到的,因为涉及到深层逻辑的写作思维,但是是教师要思考的。这一点也是我在反复读这段话中读到的,属于个人思考。只有走在孩子前面,才能保证让不同层级的孩子在一节课当中有不同的收获。
完了之后,放手让孩子自学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就更清晰了,围绕“美观”用了一个排比写了三种不同形态的龙的图案,孩子们很快找到。但有一个细节,他们没有关注到,那就是冒号。所以这边顺便复习了“冒号”的用法,以前一般用来提示说话的内容,而在这里就表示,引出分说的内容。孩子们对于“分说”不理解,于是就让他们读冒号后面的话,说说讲了三种形态的龙,嗯这三种形态的龙就是对前面精美的图案进行分说。好像有点拗口,但他们最后也都明白了。
最后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就让孩子们谈谈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分说”
生2:我懂得了冒号的新用法。
生3:我感受到了赵州桥的设计真的太伟大了。
生4:我知道了不同句子在不同结构中的不同作用。
……(记忆力不行,无法一一记下。)但从孩子们的收获中看,有表达形式方面的,有精神层次方面的,一课一得,也可以了,慢慢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