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是一篇传统的课文,怎样将传统课文上出新意?
我从本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设计了一堂读写联动课。
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
设计了两个问题:
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的哪一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
课文是怎么围绕“雄伟”把第二自然段写清楚的。顺势板书:雄伟 长 宽 桥洞 创举 在回顾中再次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突破点。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第三自然段,习得方法 。再次引导学生齐读一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第三自然段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学习第三段,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美观”把这段话写清楚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随机记录在课本上。
交流阶段,特意提醒学生: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定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如果他讲到的发现是你刚才没有读出的内容,请及时补充在自己的课本上。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及时指导。
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让我们感受到赵州桥的美观。”
学生很轻松地答出:是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那作者是如何向我们描述这些精美图案的呢?”
学生非常容易地发现第一个方法是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
学生不容易关注到的是并列句子的标点,于是特意加以提醒。但是在平时学生习作片段时,好多学生还是依据惯例用了逗号,可见,知道是一个层次,运用又是一个新的层次。
在这个环节,还应引导学生质疑:在双龙戏珠的后面,作者用的是句号,如果你是作者,你认为用什么标点会更好?说出为什么?
引导出:用省略号会更好。因为栏板上的图案不可能只是这三组龙的图画。
从而告诉学生: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第二个方法是运用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动词,如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戏珠。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一条条可爱的小龙,同桌合作一起演一演。然后选了一组同桌到台前展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就明白了这几个动词的意思。学生也说了“吐”“游动”等动词,一带而过。
第三个方法的发现,对学生来是有些难度,及时把总起句和总结句的文字颜色变红,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分别是这段话的什么?学生才明白是总起句和总结句。特别是总结句,需要再加以强调。学习到这儿,设计了一个小环节:总结句中“真像活了一样。”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个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或者学生理解成了对“龙”的形容,答出“画龙点睛”和“叶公好龙”我只好出示答案“比如栩栩——生答:如生;活灵——生答:活现;惟妙——惟肖”顺势让学生选择两个抄写积累在课本这句话后面。
反思:当学生没听明白我的要求时,教师应该及时换一种问法,如:石匠们刻的龙就像真的一样,可以用你学过的哪个成语来形容?然后就是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感情朗读课文,为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告诉学生:我搜集了这几幅精美图案的图片,如果你的朗读能够打动老师,老师就会展示给你们看。学生读得都非常认真。感情朗读的效果也还不错。欣赏了精美的图案图片后,再次齐读,感受赵州桥的美观。最后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学生读得还比较少。还可以采用其他朗读的方式
反思:比如可以设计师生合作读,师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学生读分句,可以让学生更加明晰本段的层次。
提出修改方案: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把时间再节省出来。反思:我的教学语言有时候过于啰嗦,确实需要精简再精简。
最后的课外拓展,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当小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
2.课外阅读《南京长江大桥》。
通过执教这堂课,我发现:只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深研教材,找到实现语文要素的关键点,传统课文也会上出新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