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事一理————一个王朝的能量,犹如一个核反应堆,开国之初,如该反应堆核能量最充沛强劲之时,至其衰亡覆灭,则其能量衰减微弱,不足以供应整个王朝运作对能量的需求。至于其消亡后,仍余脉不绝,那就是核废料的降解过程,不足道,充渔樵闲话而已。”
任何一个王朝,都有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许石林先生的借古说今,可谓一箭双雕,既彰显了古代明君贤相的治国之道,又阐述了今日政党统治之依据。如邹金灿写的评论一般,他将这些道理比作如盐入水,人受其味而不绝有物进入腹中。
自古以来,没有专制就没有进步。政党太多,话语权的人太多,战乱就多,受苦的是百姓,根据亘古不变的二八定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对于统治百姓,需要智取而不是单靠武力,千古年来,成与败的例子太多,而兴盛的朝代往往是百姓的安居乐业。所以,作者举了几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君王做例子。比如祭祀方面,有的人觉得祭祀必须按照非常严格的礼节进行,比如贡品,无论多大困难、或者搜刮多少民脂民膏,都要丰盛,朱元璋的初秋祭祀,栗子没有成熟,巧妙用了当季水果桃子,既应节气也减轻了手下的负担,他当即下诏“着为令”深得了人心,让身边的人心服口服。同样的事例,赵匡胤也巧妙处理,同样笼络了人心。其实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对属下来说是大事,是砍头的事,他们用豁达和仁义,为自己的交椅赢得了广大拥戴。这就是王朝的“正能量反应堆”,帝王言行,如不“达古今之宜”,则无法垂范天下,上不能推诚,下不能逸口,国家更不会呈现兴旺之气象。
当然,任何朝代,都是从无到有,从兴盛走向衰败。新的朝代开始,新的君王也希望建功立业安抚百姓,各种新政自然会得人心,一旦国家进入安稳,人心便放下警惕,一些损害政党和民心的蛀虫便会出现,如温水炖青蛙一般慢慢将现实瓦解。各类机制、福利慢慢的随着蛀虫的增长,变成一具空壳,老百姓再也不得安生,所以就会有一个代表广大众生的领袖人物横空出现,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然后重复前代君王的脚步,重复走完同样的人生。
就这样,一代一代,一代又一代,我们从古人变为今人。我们被统治者洗着脑,告诉我们前统治者是如何的专制,现实社会是如何的快乐与自由。然而我们都知道,真正的自由,是在相对稳定以及相对专制下,我们服从了遵循了,才换得了暂时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是无常的而非常(非正常)。
聪明的君王舍得敞开心扉让别人看到缺点,愚蠢的君王喜欢包裹自己的缺点。在文章中,作者举了在位仅近一年的洪熙帝,他是朱元璋的后人,朱元璋属于武夫,洪熙帝也不例外,但他舍得卸下面子让属下监督自己,说如果自己的决定与当时的法律轨道太偏离,让属下无论如何要制止自己督促自己。无奈自古贤良多薄命,一年后他撒手人寰,但他的事迹却让人永远记住了。六六(《蜗居》作者),毒舌的说过你要人记住除非你在名声最好的时候死去,不排除洪熙帝也会在坐稳江山以后,走前辈君王的路,由一代明君慢慢蜕变,将百姓苍生置之不理,将江山推向灭亡。
作者最后举的例子不再进行啰嗦,已足够让你我相信自古至今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些鱼肉百姓的不仅没有善终,还成了千百年来的反面教材。
说到底,作者一方面表明以上观点,还有一方面深远意义,那就是暗示或者明示那些总批判过去的朝代或者制度不合理的人,或者上任以后批判前任的人,仿佛在自己到来之前,别人没有任何作为一样。现实社会中,这类人比比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烧的便是前任立下的种种规定,铲除前任的任何亲近之人,这样自己的仕途中才不会遇到拦路虎。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被重用,又随着领导的更换莫名其妙被调离,到最后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天真的把这件事情归到命运上来,命运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你曾经成了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然后又被其他游戏替代。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个时代一直在变化着,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你只要明白这个道理,便不会怨天尤人,安然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