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我把这句话理解为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吃进去的就是我们平时学到的,接收到的,无论是否与写作有关,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挤出来是就是我们写作的内容;中间必然还要经过一个消化吸收的阶段。
我们都知道,牛是反刍动物,还有4个胃,除了睡觉,只要一停下来就不停地吃,即使不吃了,还会把胃里的食物再送回嘴里咀嚼。我们的学习也应该像牛一样,一刻也不放松,既要通过读书、上课等形式不停地摄入知识,还要经常通过反刍的方式,让一开始囫囵吞进去未来得及理解的知识,反复地咀嚼、混合、分解、软化,直至完全转化为自己身体可以充分吸收的营养。牛一般每天反刍的次数为6-8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完全理解一些知识也需要反复思考和分析6-8次。
我们把牛的产出理解为我们写出的作品。牛挤出的是牛奶、血,对应的文章就应该是精品文章。也许我们一开始写不出,或不能保证每一篇都是精品文章,但至少我们要有牛一样的品质,要有努力使每一篇文章成为精品的意识和能力。你也许会说,牛天然就有这个能力和机理,而人没有。这话自然是对的,但后天的努力是可以让我们实现的。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典范,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他不知疲倦地工作,30年的时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600万字的作品。临死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了的一本苏联小说写了序言,逝世前一天还写了日记。
牛天生有勤劳的品质,鲁迅先生才把自己比喻成牛,是说自己勤奋,我们没有鲁迅先生优秀,也没有鲁迅先生勤奋,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没有鲁迅先生的成就。但我们可以像鲁迅先生那样,先踏踏实实做一头牛,认认真真地开始学习,把自己的头脑(相当于牛的胃)先充实起来,使牛反刍一样不断地咀嚼思考,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营养,进而成为能力,再像鲁迅先生那样掌握良好的写作技巧和习惯,每天不停地学习、思考、写作,相信终有一天,即使成不了鲁迅,但至少可以写出让自己感动,让阅读者满意,让分享成为一种幸福的好作品。
为了这个目的,行动起来吧。
the���}��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