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千古绝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少人仍不知道该典故的出处。
荆轲和豫让何尝不一样故事发生在2400多年前,春秋末期,晋国有六卿: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在一系列权谋兵斗之下,智氏赵氏、韩氏和魏氏瓜分了中行氏和范氏之地,六卿变为四卿,其中以智氏实力最为强劲,独揽朝政。赵氏、韩氏和魏氏面对智氏的咄咄逼人的吞并之心,忧心忡忡。
智氏为恢复晋国霸业,着手消除藩镇割据,率先向晋公献上了一个万户城邑,韩氏和魏氏也相继献出了一个万户城邑,唯独赵氏拒绝献城。为讨伐赵氏,晋公命智氏、韩氏和魏氏联合出兵晋阳,韩氏和魏氏 深知,自己可能会步中行氏和范氏被吞并的后尘,胜利在望之际却与赵氏暗通款曲,倒戈相向,灭了智氏,智伯被杀并被灭族。赵氏赵襄子痛恨智伯,甚至拿着智伯的头颅作为酒器。
智伯一家臣,名叫豫让,见状后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通“仇”)矣”。为了报仇,豫让隐姓埋名,乔装成一名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智伯的仇人赵襄子。
赵襄子如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欲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说:“真是一名义士啊,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智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 。”于是就将豫让放走了。
豫让并没因此就放弃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漆,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名生了癞子的人,口吞炭火让自己声音变得沙哑,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了。豫让的朋友建议说:“以你的才能,去侍奉赵氏,必受重用,那时对其下手很容易,何必将自己遭受这么多罪呢?”豫让回答:“我为智氏报仇,就是要说明君臣大义,若我委身做了赵氏的臣子,却要谋害赵氏,这是对君主有二心啊!”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过桥时,马忽然受惊,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派人搜捕,果然又抓到了豫让。赵襄子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灭了范氏和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氏和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智伯,甚至还替智伯报仇呢?”豫让回答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这次赵襄子没有再放他走,但准许豫让用剑刺自己衣物当做是为智伯报仇,豫让拔剑三跃,遂伏剑而死。
春秋无义战,春秋多义士。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豫让这样的义士越来越难遇见了。因为少有,所以珍贵。豫让的一些品质,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
即使主公智氏被灭族,豫让仍然虔心为主,忠诚!
豫让不使阴招复仇,拒绝了成为赵氏的臣子然后袭击的建议,正直!
第一次行刺失败,赵襄子放了豫让,他深知复仇困难,仍然冒险再来,执着!
毁容毁声,不管复仇成功与否,只要行迹败露则必死无疑,无畏!
反观现在的主流价值观,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为借口,以“不要以趋势为敌”为安慰,颇有墙头草随风倒的意味。若一个公司,或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个临时组合,只要拥有一群忠诚、正直、执着和无畏的伙伴,那将是一股所向披靡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们必将创造出天下令人侧目之功绩。
刘备是诸葛亮的知己,才有了蜀汉43年的国祚。
马云是蔡崇信的知己,才有了阿里巴巴从濒临破产到盛世辉煌的壮丽诗篇。
共产党是无数革命战士的知己,才有了无数无名英雄的牺牲换来的新中国。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故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叹。盛唐诗坛,我们见过太多怀才不遇的诗人,也背诵过不少报答知遇之恩的诗词,相比之下,知己对于人的一生影响之大,难以言表。为什么越来越难以再遇到可为知己者死的士?莫非“士常有而识士者不常有”吧?
豫让,在侍奉智氏以前,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赵襄子问豫让为什么智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非但不找智氏报仇,反而忠心侍奉智氏呢?豫让的回答又是一段千古名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诚如是,则忠诚是有条件的,是以欣赏自己为条件的。
到现在越来越明了,原来“士者”多,而“识士者”寡,故我们越来越难以见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场景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智氏都早已被灭族,豫让却仍要蚍蜉撼大树,值吗?每每读到豫让伏剑而死,我内心一阵悸动,痛心不已,却也痛快万分,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值了!
末了,再啰嗦一句,千万别等到考验来临才识士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真正等到发现“松柏”是在“岁寒”之后凋,那时候也没多大意义了。若智氏生前知道豫让如此忠诚、正直、执着和无畏,会如何对待豫让呢?
顺德·均安
2018年9月21日21:24: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