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喜欢过度强调“文字”重要性的人,甚至夸大“文字”功能,大有人在。
但是,“文字”作为一种载体,自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人若是否定这种局限性,那么,无疑也是一种偏见,甚至是一种错误。
如“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足以说明执于“文字”的危害。
更何况古之圣人也讲“信尽书,不如无书”,强调的就是我们读书,若是盲目执着于文字,还不如不读为好。
由此可见,古人其实早已发现文字的弊端,这或许也正是古人为什么讲“不立文字”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文字”到底有什么弊端呢?
其实“文字”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它容易给人带来以下三种障碍,即:
一、“文字”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文不达意”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文字”根本不足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内容——文不达意。
正是因为“文字”在表达上有所偏差,才经常让人有所误解,更何况个人对于“文字”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从而导致表达与认知之间的错位,并引发矛盾。
这其实就是“文字”容易给人带来的障碍之一。
我们以《红楼梦》这本书为例。
据鲁迅先生的说法,即: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又如《道德经》、《周易》等书,几乎每一个人读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由此可见,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人读来,所理解或得到的东西,都会有所不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文不达意”或者人为理解所导致的误差,并不少见。
二、“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
关于“文字”本身的局限性,我们举例说明。
如果一个人从未喝过酒,无论你对于文字有多么熟悉,都不可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让他体验到酒的味道。
如果你从未见过一个人,那么,无论别人用多么丰富的“文字”来描述他,你也无法想像出其人的真实模样。
这就是“文字”本身具有的局限性。
进一步的说,“文字”本身只能表述“它能够表述范围内的内容”,至于超出范围之外,就无能为力了。
而这其实就是“文字”具有的弊端之一,亦是“文字”容易给人带来的障碍之一。
更何况“文字”在表达、理解等过程当中,亦会产生许多信息的损耗,从而会有一定的局限。
三、人们在阅读或理解“文字”的同时,往往习惯执于“文字”本身
智者说:信尽书,不如无书。
为什么?
因为“文字”只是一种载体,而不是内容本身。
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往往习惯将“文字”误认为是内容,从而会错解内容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就好比古人讲“指手为月”一样——误把指着月亮的手,当成月亮本身。
言外之意,正是由于这种误解,才会导致人们在“文字”上容易产生执着,从而忽略了内容本身。
这其实亦是“文字”容易给人带来的另一种障碍。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文字”容易给人带来的三种障碍,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要有所警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