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开始在简书上写工作日志。
原因:1、现阶段工作毫无头绪,也无进展,茫然不知如何开展。2、通过写工作日志,梳理自己的思维,梳理的过程即是审视自己、提升进步的过程。
今天上午主要进行了线下活动搜集,之前老板布置的任务是竞品活动分析,但并不一定要拘泥于app的线下活动。于是找了部分线下活动的案例,作为活动思路的参考。
(可能因为搜索渠道的问题,用关键词APP线下活动搜到的都是一些地推的内容,跟我们所需要的内容不符合。)
在搜索过程中,发现社区类APP早在14年就被认为是下一个流量阵地http://36kr.com/p/5037382.html。但是这些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的邻里应用,最后活下来的只有“有邻”,而且有气无力。
以邻里关系为切入口的应用真的没有生长的机会吗?看了一圈,这些创业者都怀着让邻里关系重回“犬陌相闻”、“四合院”时代的愿景。有的从生活服务为切入口,有的以社交为切入口。“有邻”把能想到的邻里之间发生关系的契机都包含在了APP里:生活服务、兴趣小组、邻里互助。但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社区群体的硬性需求。这里存在一个bug,APP的主要使用群体是年轻人,但是年轻人不需要邻里之间的社交,他们或许需要知道水费哪里缴,哪里的餐厅值得一去,哪里可以找到上门维修的师傅,但是日常缴费,支付宝做到了,附近餐厅,大众点评做到了,而且不一定拘泥于住宅的方圆内;上门维修的师傅,最有效的还是贴在家门口的广告,而且需求频次很低,有过一次交易,下次可以直接对接,不需要再通过APP入口,就算需要打开APP,那么频次也是极低的,停留时间也更低。
社区里,热衷于社交的群体,可能是老年人,带娃的家庭(以妈妈为主),养宠物的人。APP的种子用户也应该从这部分容易接纳的群体入手,有针对性、有频次的开展活动,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应该是分析这部分人的爱好和痛点是什么,要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把他们聚集到一起,通过有意思的活动,带给他们收益,带给他们邻里社交的冲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