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学学委的任务之一是计算班级同学的成绩,并按学科、寝室等做成绩分析,无论期中期末还是最后的综测。
记得刚上大一,第一次做班级同学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表的时候。因为自己不会用Excel和WPS,直接计算总分平均分,我是用计算器一个一个算的。
做了一张成绩分析表,花了我很长时间。当时还感觉很开心,至少我又完成了一项任务。
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的太愚蠢了。如果我去学习一下,求和求平均分的方法,估计十分钟都不要,就可以搞定。当我遇到问题,仍然选择我已经掌握的技术,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有些问题确实可以用已有的办法解决,但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思考新的解决方法。
而我们不去思考,一方面因为自己不愿意去尝试新的解决策略,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太懒太蠢,根本没有这种思维(即遇到困难寻找更好的解决途径)。
B.
现在的网络技术很发达,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多都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只需要你去查找、搜索,然后,运用到你自己的困境中。
这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在你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去思考有利的解决途径,无论是网上搜索还是询问他人,都会给你带来帮助,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方法世界中,不愿意跳出来,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有时候,你确实花了很多时间,看似很辛苦、很努力,然而,自己的实际受益是很小的。
C.
我自己这种思维的转变,是到大学才开始的。之前,我更多的停留在被动的接受,遇到问题很少利用资源查找解决办法,最多只是问问身边的老师同学。
后来,发现很多事情,去问别人也问不出来什么结果,或者别人的回答无法让自己满意。尤其,是到大学之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高中时的问题多是关于学习、状态等,到了大学遇到的事情更多了,问题也越来越多了,真正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人,能解决得了你问题的人,并不一定随之增加。
而且,别人给的答案,跟你自己找到的答案是不同的,因为之间相差了一个你思考的过程。
同时,你更不能因为自己不会,就选择放弃,不去面对已有的问题。遇到未知请记住:“不会可以学!”
D.
在大学之前,如果老师跟你讲的你不会,你还可以问问老师,老师或许可以给你耐心的讲一遍。
在那之后,就很少有这种机会。因为你需要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谁能手把手的交给你所有。
就像我现在做的“大创”,第一步是阅读文献写申报书,申报书我没写过也确实不会写。如果在更早之前,我可能会直接问老师:“孙老师,请问申报书怎么写啊?”
庆幸的是,我在这之前已经养成了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到我解决不了的,我一般是不会找老师的。
于是,我找了学长问他要了他之前写的申报书,然后,又去网上查了几篇申报书范文。自己跟着学,花了大概十天时间写完的。
第二步写文献综述,也是我最近在做的事。老师说给我发几篇文献综述让我学着写,我当时很开心,后来因为她太忙了,忘记发给我了,我也只好自己去知网找了几篇文献综述。
E.
孙老师刚开始带我们的时候,她就跟我们说她只能给我们指导,具体的事情都要自己做。
有一次聊天,我问了两个比较弱智的问题(那种在网上直接能查到的问题),我觉得她有些不耐烦,之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从此,那种能上网查询到的问题,我就再也没问过她了。
说这些不是想表达我的导师不好,相反,她很负责任。每次我做出来的表格、文档等发给她,她都会认真帮我看,然后,给我提修改意见。
她想让我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学到更多的东西。
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我们,能够用网络技术提升效率,帮助我们学习的时候,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懒惰、愚蠢,耗费自己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