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还没有到生日,但是既然已经吃了生日蛋糕了,就算过了吧。回顾过去的一年,生活大起大落,上次生日过后没多久,我就紧急停学了,休养了一阵子,再重启学业。
1. 潜意识的压力积累
我最近发现我的表层意识常常对很多事情的反应是迟钝的,我遇到什么事情,我的理性会接受,也会快速地给出解答,当时的心情不会有很大的欺负,不会有哭泣、发怒等反应。但是,我的潜意识却在默默地积累着压力,不好的情绪等。等到潜意识积蓄到一定阶段之后,我就会感到提不起精神,之后就去干一些短期效益的事情去刺激自己。
可怕的地方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什么时候开始积累压力的,我也不知道它积累了多少,一到阈值,我就会爆发,把自己封闭起来,要自我调整一段时间。
我有时候在想,别人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是立刻当下宣泄出情绪,还是和我一样压在心里,他们知道自己压在心里吗?
2.多领域刺激自己
互联网把一切都连接起来了,大量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被分享和传播。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又是封闭的,因为大数据分析会不断给你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让你觉得全世界都是这么想的;另一方面,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你得先有一个关键词,才能搜索。那么你如何才能触及到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呢?
所以实际上互联网不是把所有人都平等地连接在一起,而是把有相同趣味的,相同背景的人连接在一起,然后每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亚文化,自己规则。这是不是就是互联网所创造的阶层呢?不过这种阶层划分不是纵向的,而是横向的。大家都活在自己的玻璃城堡里,在和自己城堡里的人交流,不同城堡之间可以看到对方,但实际上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接触。
我认为这样非常可怕,这相当于接受了自己的一个观念之后,就不断地加强它,以为这个观念就是真理了。所以我需要开阔自己眼界,用不同的领域知识,不同的经历去刺激自己,别让自己陷入一种自动驾驶的状态。
3.没有标准,没偏好的可怕之处
现在的问题是选择泛滥,一个大学生可以选择去大公司,去小公司,在国内留学,在国外留学,去当公务员,去创业。每条路都有走通过的人,没有哪条路看起来比任何一条路都要好。大公司虽然体面,但是少了点拼搏和激情。小公司更有动力感,但是少了名气。公务员很稳定,但是在走下坡路。国外留学的含金量在下降。国内考研难度在提升,研究生文凭却在贬值。创业更是九死一生。
人生如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没有强烈的倾向和观点,就会被朋友,父母的观点,社会的舆论带着跑。今天觉得这个方向不错,明天觉得那个方向不错,老是在后悔:当初假如那么选就好了。
越是观点爆炸的时候,越需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判断,到底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
以前曾看到一个很好的比喻,大意是这样:每个人都像是一台电脑,被装上了预定程序,往那些社会所青睐的方向运转。突然有一天,一台电脑觉得有点不对,预装的程序就一定是对的吗?和别的电脑一致就是正确的吗?他开始自己给自己编写系统,一行一行的代码写过去,他写地很慢,磨合地也很慢。旁边的电脑快速地超过他,并且嘲笑着:别写了,你写了还不如我运行地快呢!但是,这台电脑写的是给自己的程序呀,那一行一行都是自我的见证,是自己留下的痕迹与意义。当这台特别的电脑终于写好了和他完美匹配的程序,它就一骑绝尘,以别人无法理解的成长速度壮大起来。
4. 原图与滤镜
我个人觉得自己没那么爱慕虚荣,我不会想着攀比,或者别人有了什么我就一定要什么。一个原因是在于,我不缺钱,我知道我现在大概能承受得起什么价位的消费品,没有想着越级购买去撑门面。第二个原因是,我的消费水平提升很快,我的消费欲望被我人为控制了。我买东西的价格在增加,但是购买的频率在减少,在增加某一品类物品的购买的时候,我会相应减少现有某一品类物品的购买,以此来达到收支平衡。我也更喜欢购买经历,例如网上课程、旅行等,这样的东西给给人的满足感更大。我承认我是幸运的,我的父母给我提供了不差的物质水平和基础的财商教育。
而且和那些奢华浪漫的电影片段相比,我更热爱生活化的真实。原图虽然没那么美好,但是滤镜般的虚假更让我感到不舒服。所以,活得像自己一点,坦诚一点,不去弄虚作假,我会觉得更舒坦。
5.打造独一无二的能力矩阵
我不惧怕和别人不一样。这一点也是我和父母分歧最强烈的地方。我理解他们担心我选择地太出格,会把自己玩死了。而且父母本来就是希望儿女平平安安,少点波折,安安稳稳地过一生。但是,我想安安稳稳这个词在高速发展的现在已经是一个奢望了。人必须要不断成长,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洪流,吃老本的机会越来越少。
所以,人要打造自己护城河。怎样让自己有别人没有的经历,知识,资源,才能拥有更强的战斗力。你得变得更不一样,更有趣,才能更夺目,被选中。
所以我承认我的兴趣点很飘忽,我经常左一榔头,西一棒槌。但是我一边迷茫着,一边摸索着适合自己的能力矩阵。我很享受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而且我也坚信只有独特才能活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