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有这个手术,但以为那是B超检查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做的。后来去了同济,又听说门诊检查没有麻醉,疼痛指数达到15级。作为一个连做B超都害怕,而且三维彩超没有显示任何异常的人,我没觉得自己应该去做。
直到两次移植失败,又在小红书发现妇幼门诊可以用医保来做全麻宫腔镜检查(感谢那位分享的姐妹),果断决定做一次,既是为后面的备孕打基础,也是为前面的不成功找个理由。
大年初二一大早就挂号出门了,好在有个专家坐诊。她和助理人都很好,为了让我可以用统筹,没有把诊断写成不孕不育(生殖类很多不能报销),而是写成内膜炎。对比之下,妇幼的检查比同济项目少,费用还低,我很快就完成了全部。交费,预约时间。
今天一早来到医院(心里有事五六点就可以起来),排队,打麻药,醒来就一切结束了。由于半年之内有三次全麻经历,也很担心醒不来了。不过一切还比较顺利,曾经想得非常可怕一拖再拖的检查就这样结束了。
回顾整个过程,我发现治病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医生,一定要多方面收集信息。比如说移植之前是否要做宫腔镜,如果现在问我,我会说最好做一个。有些医院做宫腔镜是进行移植的前提条件,但有些医院就没有。你需要有基本的医学常识,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不是盲目听从安排。
周围也有很多亲朋好友在做完宫腔镜之后很快自然怀孕,如果我的问题是息肉和内膜炎,就完全没必要做试管,也就不会有后面的宫外孕和大量激素的摄入。所以,我可能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大错。可惜人生没有如果,一失足成千古恨。
换个角度看,信息资源是多么重要。倘若有人提前告诉了我这个必要性,或者我在跟别人交流过程中知道了这一点,我可能几年前就做了。对于我这样生活圈比较小的人,每一次和亲朋相聚,似乎都会收获新的信息。可见,人不能过于封闭,要走到人群中,要和不同的人沟通,要打开自己,也接纳他人。
感谢那些把自己的备孕过程无偿分享出来,不怕被人嘲笑的人,你们是勇敢的。也许你们不知道,在陌生的地方,有一个陌生的人,因为你提供的信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何尝不是功德一桩?
2024年2月17日星期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