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日记
她说,你这么说也对,无数人为达到我现在的水平而努力,而我却在这里矫情,夫妻之间哪有什么思想可谈,可是我非想找个知音,问题就出在了这里,闭着眼过吧,总又不甘心,我喜欢看你写的家庭生活,不是说写的真实,而是说我正好符合你写的模式,就是夫妻表面一片和谐,其实无法交流深层次的东西。
我说,你是读书读多了。
她说,也可以这么说。
我说,凑合着过吧。
我问,回忆起来,内心痛不痛?
她说,我说不痛你会不会骂我贱?我记得你写过一句话,每个进入邪教的人都不觉得那是邪教,相反觉得那才是正教。
我说,是的,基督教最初也是被认为是邪教的。
她说,在上海的时候,觉得那只是一份工作,因为同乡的姑娘都在干这个,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单纯的想赚点钱。
说实话,虽然她洗白了,但是身上还是有一点风尘味的,就是把性看得比较淡,可以理解为握手,她也问过我,来这么久了,要不要帮你找个留学生?你若是不嫌弃,老娘也可以亲自上阵……
我对北欧的印象非常好,这是一群最像人的人,因为没有经历过战乱,灵魂没有被扭曲过,他们是真的在享受生活,从不纠结于爱不爱,反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呢?一个个把自己关在了爱的笼子里,若是说婚姻制度早晚瓦解,一定也是从北欧开始,现在北欧已经有半数的年轻人是不结婚的。
他们学到的经济学理论是这样的:如果有一大批人在追逐同一种产品——不论它是股票还是债券,抑或是追逐一份工作,那么很快就会发生估价过高的现象。
但是,中国的房产是个特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跨省婚姻都是个大问题,更别说跨国婚姻了,谁痛苦谁知道,因为从小成长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根深蒂固的底层认知不同,这都是冲突点,俩人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也不可能有。
价值观是很难调和的,他要去参加前妻的婚礼,结果你不愿意去,他就觉得很惊讶,为什么前妻的婚礼你不能送去祝福呢?
共同的价值观是需要共同的底层认知的,操作系统都不同,谈什么兼容?
人是环境的产物。
那天回到家,我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我们总是说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活出自我,其实,我们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只属于极少数倔强的人,类似曼德拉那种,被关押几十年依然倔强,普通人其实最终就是四个字:随波逐流。
命运怎么折磨我们,我们怎么忍受着。
你之所以没有感受到下雨,因为你头顶有把大伞。
生活其实是很艰难的。
我们嘲笑风尘没有底线,其实她也有底线,只是底线低了点,倘若有人给我们开价,我们去不去?例如一万一晚?让你去陪个人?你是去还是不去?
当然,这么问你,你肯定不去,因为你知道是假设题。
但是,当我看到那些真实的资料时,我还是蛮震惊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平时有头有脸的姑娘,甚至可能是单位里女神,因为4000元,她可以任你蹂躏,你要这么想,每周她出门一次,一个月就可以多赚1万6千元,这对自己是否有诱惑力?一年就可以买个小车了,再过一年可以首付买个小房了。
心动吗?
人都是要脸的,都是高贵的,只是所处的环境决定了行为方式。
在芬兰,我很喜欢去当地人喜欢去的地方,餐厅呀,酒吧呀,图书馆呀,我就想看看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这不同于跟团旅行,跟团旅行只是去景点,其实离生活很远很远,未来的旅行一定是我这种窗口式的、体验式的,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
真的以窗口的方式去观察时,你就会发现。
全世界的人都过着相似的人生。
就两类。
一类是穷人。
一类是富人。
穷人的日子差不多,富人的日子也差不多,贫困伴随的是脏乱、愚昧、疾病,富裕伴随的是整洁、时尚、优雅。
这几年,很流行民宿。
其实就是类似窗口式的体验,例如我在沂河边搞个民宿,你们过来可以体验本地人的生活方式。
未来,一定会出现一种连锁酒店品牌。
这个品牌有个特点,就是在世界各地都有窗口式的民宿酒店,每一家都不相同,但是里面的管理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只要你拥有了会员卡,那么你可以走遍全球,只住最特色的酒店,跟家一样的,可以多住一些日子。
很多人都在抢这个蛋糕。
例如薛蛮子最近也在搞这个,也是类似的套路,就是选取全球比较有特色的居住环境,然后购买当地的产权,不需要重新建酒店,直接改成民宿……
他搞的那个叫:蛮子民宿。
但是,有一点我是看明白了,就是哪怕一个人再有钱,在创业时,还是想找人来投资!
懂日记
为什么说她深受道德催眠呢?在她的潜意识里,跟谁同居了就是谁的人了,包括最初跟自己前夫同居,跟现在的男人同居,她都是这么定义的,只要我跟你睡了,就代表我活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这也是为什么她不与命运抗争的缘故,她把自己定位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人过了35岁是不适合规劝的,因为性格已经定型了,规劝是没有意义的,要尊重每个人的生命轨迹。
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性格决定的,有时我也说在脸上,就是我看大家觉得太懒了,没有“用心”这个概念,创业者是什么心态?魂牵梦绕,无时无刻的不在思考自己的事业,例如董明珠说自己28年没有休息一天,我们觉得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是,每个创业者都羡慕她,因为她把每一天都过的很有意义。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在想一个问题,什么人能改变这个骑友的命运?
搞培训的。
若是有人能拉他去上教练技术,他绝对会满血复活,感觉看谁都不服,同是人,你能干到我就能干到,有啥了不起?
喊口号会是声音最大的那个。
回来后呢?
也会大张旗鼓地干,甚至贷款创业。
用不了一两年,又蔫了。
因为,又回归原来的性格了。
三十不富,四十不发,在某一瞬间自己突然觉醒了,不想过现在的日子了,想活出个样子,那样才会蜕变。
否则?
慢慢地放弃了,关键是认了,我就这样了。
他说,我跟你的想法一样,先把事情最坏的一面考虑到,看看自己是否能接受,然后朝最好的方向去做。
我的直觉是,孙主任也辞不了职,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毕竟有社会身份,倘若真的失去了这一切,他会接受不了一无所有的自己。
这也是一种道德绑架,跟梅姐认为同居了就是你的人是一个道理。
例如有一天他领悟到了,分享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自私,那么他就会变得乐意分享,要么就是因为他的自私而遭到群体性排挤,他也会反思。
我不喜欢国内绘本也有这个原因,就是过多的道德教育。
我觉得教育是应该适当的去道德化。
我以前就写过一个观点,道德是一种催眠。
每个人其实都背着类似的壳,一方面拿来约束别人,一方面来约束自己,这也不能,那也不能,有时我在想,你看人家王菲,对孩子的教育就是随性,闺女爱喜欢女人就喜欢女人,爱不结婚就不结婚,不干涉,任其野蛮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出王者。
因为,她不是用模子培养出来的,她更像一个人。
你仔细想想都觉得很有意思,俩陌生人,经过媒人一撮合,好了,你们从今天开始一起生活吧,你爱她,她爱你。
你想想不是吗?
我这么优秀,为什么不能多几个老婆呢?
对不起,法律不允许,道德不允许。
我能不能爱上一段时间不爱了,爱上了别人?
对不起,道德不允许。
要在古代,死了男人而不再找男人是可以立牌坊的,意思是道德高尚,我终于明白了,谁能憋谁就是圣人,中华鳖精呀!
道德就是一种催眠,确保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处,否则不乱了套吗?!
道德约束了我们,我们总觉得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们,我以前还谈过一个观点,最博大精深的五个字是:别让人看见。
名人在反道德束缚方面,比普通人强了太多太多,爱就爱,分就分,想不生孩子就不生,你爱咋说咋说,喜欢男人就说喜欢男人,你能咋着?
而且,脸皮无比的厚。
厚到什么程度?
仿佛道德对他们不起约束,你看薛蛮子,找小姐上瘾,一次还找俩,还上了CCTV,做了专题丑化,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所有的人都要跟他划清界限,不跟他玩了,你竟然找小姐,不要脸。
可是呢?
他依然是他,朋友依然是朋友,粉丝依然是粉丝。
你们,你们,你们,咋,咋,咋也跟着学坏了?来,给我批判起来。
不说别人,偶尔在群上聊天,他分享一些东西,我都很仔细地阅读,我仿佛也没有道德审判他,因为我也是这么一个不要脸的人。
社会层次越低,性的比例越重。
道德约束就越明显,例如在一个村里,一个女人若是跟三四个男人有染,那绝对就是破鞋。
问题一定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我们很少自我觉察。
例如,做房产中介。
他是这么设想的,房源共享别人的,跑手续再外包给别人,自己只负责拉皮条,结果屡次跑单,他把一切归结为对方契约精神不行。
我跟他讲,问题就出在了一点,你总是想巧事,想省心,想借别人的东风来成就自己,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房源没房源,要服务没服务,就凭个招牌?客户是不会相信你的。
做生意就需要用心,用心的第一前提就是去“巧”,不要总是想捷径,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慢慢地做起来。
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出在了完全相似的原因上。
都在找捷径。
不要总是想“资源整合”,我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个词,害了无数创业者,就是总觉得自己是王者,指挥指挥就成事了。
你觉得别人都是傻子?!
抛开品质谈营销,完全是扯蛋,貌似这是人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但是真正想明白并做到的人,太少太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