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七棱镜
镜子物语:从时间的维度看自己,我才发现了幸福的真谛。
在以前的工作单位,我有一个关系很要好的同事。她比我大8岁,平时就像个知心姐姐,常常“传授”给我一些生活的智慧。但一起共事了七年后,有一天,她却毫无征兆地对我说,她决定离职了。我很惊讶:“不是做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要走呢?”
她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人过了40岁,想法就不一样了。我得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为自己而活。”她离职后,只找了一份轻松的兼职,其余时间都自由安排,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开始我不太明白,她为什么会放弃一份既稳定、薪水也不错的工作。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了,与工作、高薪相比,自己的时间,才是最贵的。因为钱花完了可以再赚,而属于你的时间,只会越来越短。
但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轻易地花费时间,也没有学过应该如何思考时间。我们对时间的认知真的是正确的吗?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却没时间来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真的算富有吗?
一个人看待时间的态度,就是时间观。我们只知道性格和“三观”造成了人们之间的差异,却不知道,时间观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而只有那些拥有高级时间观的人,才会是既成功又幸福的。
1
时间观,隔开了我们的世界
作为一个9岁男孩儿的妈妈,我常常不懂,为什么无论我怎样向孩子灌输学习的种种好处,在他的心里,动画片和玩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直到读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书《时间的悖论》,我忽然了悟:这是因为,我们的时间观是不同的。
因为在孩子心里,奉行的是“关注当下”的时间观,而不是“关注未来”的时间观。用未来时间观去教育一个秉持当下时间观的人,基本上是无效的。
现实生活中,有人悲观,有人乐观,有人消极度日,有人拼命努力,有人贪图享乐,有人自律克己。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改变不了别人,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是时间观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
菲利普·津巴多用了20年的时间,对数以千计的人进行了访问、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没有哪两个人的时间观是完全一样的。人们的时间观有不同的维度,无法用一个具体数字来描述,但可以界定为六种,分别是: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时间观;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关注未来的时间观;超未来的时间观。
持有不同时间观的人,即便在同一个话题上交流,其思想也并不在同一个维度里。比如,你去参加一个高中同学聚会,大家无意中谈起,同学L年纪轻轻,却因得了重病已经去世了。这时候,大家是这样说的:
积极怀旧的A:“当我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非常的难过。之后我又翻了翻我们那本旧同学录,心情才好了一些。我们以前的日子是多么开心啊。”
消极怀旧的B:“我们以前也有难熬的日子啊,但能见到大家也很开心。可惜L没有等到这一天。”
宿命主义的C:“是啊,但这事迟早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还是早点儿适应比较好。”
未来导向的D:“我们要更好地照顾自己,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呢。”
宿命主义的C:“我们一年一年地在变老,对此也做不了什么。”
超脱的E:“他在天堂等着我们和他重聚呢。”
享乐主义的F:“我们别说这些伤心的事了,这可是自助餐啊,我们开动吧,我快饿死了!”
……
积极怀旧的A总记得那些好的事情,消极怀旧的B总记得那些不好的事情,宿命主义的C相信他的人生由命运控制而他对此无能为力,未来导向的D总在为未来规划,超脱的E因为相信灵魂的存在而感到欣慰,享乐主义的F享受生活的每一天。这六个人之中,有没有你朋友的影子?哪个更像你?
探查一下自己的时间观,你会花更多的时间思考过去、当下,还是未来呢?思考时,你的想法是负面的还是积极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是满怀希望的还是充满恐惧的?事实上,你的时间观能反映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并深刻影响着你的人生。拥有一个好的时间观,对我们的成长、快乐、幸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幸福,藏在平衡的时间观中
在上文对话中,六个人的时间观表现单一,现实中的情况更复杂一些,每个人的时间观都是多个维度上的组合。在各个维度上,每个人的偏向程度有强有弱,从对一个人的影响来看,这其中是有优劣之分的。
有一类人喜欢活在过去,时间观是以过去为导向的。而那些对于过去持有积极态度的人,比那些对过去持有消极态度的人更快乐、更健康,也更成功。
每个人的过去都非常重要,但我们的记忆是一份对已发生事件的重述或重构。心理学家已经证明,没有人能完全确定过去发生了什么。但人们对于过去的态度会影响他们今天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如果你抱有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你会比那些积极怀旧的人更具侵略性、更焦虑、更冲动、更害羞、更喜欢赌博、更爱发脾气。
无论你对待过去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以过去为导向的时间观容易让你沉迷于过去,厌恶改变。那么你抓住机遇、认识新朋友、尝试新事物的可能性就更小。
另一类人活在当下,奉行享乐主义或宿命主义。当我们还是婴儿时,生理需求主宰着我们,对我们来说存在的只有此时此地。但有些人直到成年,仍会继续选择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生理需求上,他们享受各种能带来快乐的东西,回避所有会引起痛苦的活动,并且会不断寻找刺激、兴奋或新奇的东西。
通常来说,享乐主义者活得更加积极主动,生活充满激情与活力,如果他们有足够的钱,就会活得非常开心。但享乐主义者玩心很重,容易冲动、激进,在做决定前也不会权衡利弊,不能控制自己,不能学会延迟满足,工作会让他们感到无聊和痛苦。他们不太会去做定期体检,不在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是“成瘾症”的高风险人群。
同样是专注于当下,持有宿命主义时间观的人则认为,”我的生活是由我所不能影响的力量控制的。“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对于在城市贫民窟里长大的小孩子,宿命主义无处不在;一个心智健全、在顶尖大学读书的学生,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宿命主义者。在一个社会中,外部环境越是不确定、不可控,持有宿命主义时间观的人就越多。这种时间观让人看不到未来,毫无希望地活着。
第三类人是以未来为导向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工作充满动力,愿意为更大的收益而延迟满足。他们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优秀,总能按时完成任务;他们更懂得珍惜,更有计划性和行动力,更坚毅,也更富有。
但未来导向也不是十全十美,一个过分偏重未来导向的人,会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放弃与家人相处和休闲的时间,也不去欣赏大自然。虽然他们可能会拥有地位和财富,但没有满足感,也不快乐,内心充满压力和焦虑。
以过去、当下、未来为导向的时间观各有利弊,那么有没有一种时间观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使我们既成功又幸福呢?菲利普·津巴多指出,最理想的时间观组合应该是一种“平衡时间观”,它包括:强烈的积极怀旧时间观;适度的未来时间观;适度的当下享乐主义时间观;较弱的消极怀旧时间观;较弱的当下宿命主义时间观。
均衡而弹性的时间观会帮助你做出最合时宜的选择。比如,当你手头有工作需要完成时,未来导向的时间观必须来到第一线。而当你的工作结束需要放松时,享乐主义时间观则成为首选。而在节假日时,你需要准备享受家庭生活,积极怀旧时间观可能最合适,它能帮你进入该有的状态。相反,时间观处于失衡状态的人,容易在该努力时放弃,在该享乐时拼命,在该感恩时抱怨,一生都过得痛苦纠结。
3
你的时间观,也是可以调整的
时间观并非天生,是后天习得的,实际上,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调整,拥有平衡而灵活的时间观。
一、从消极怀旧转向积极怀旧。
如果你对过去总是抱有消极的态度,可以试着用这个练习来改变。
首先,完成一个测试,测试题目只有一个——我曾经是谁?你要想出20种回答,并把它们分别写下来。即使你想不出20个答案也不必担心,但务必花时间尝试这个练习。
接着,列出你的“积极重构过去清单”。包括三步。第一步,列举三件曾在你生活中发生的重要负面事件;第二步,你从这三件事中,分别能得到什么正面的收获?想一想,写下来。第三步,分别写出这些收获在未来如何能帮助你。比如:你熬过了艰难的时期,这让你知道要是再遇到类似的困境你就能战胜它。
完成上面的清单两周以后,再做一次“我曾经是谁”测试。然后把第一次测试的答案拿出来。在每张答案中,用体现积极态度的回答数量减去体现消极态度的回答数量,得出分值。第二张答案的得分应该高于第一张,这代表你变得更加积极。如果得分没有提升也没关系,记住,每一次微小的尝试,假以时日,都能带来显著的变化。
还有一些做法能使你对过去的态度更加积极。比如:经常翻看家人、同学的相册,一边看一边写下你对生活每个阶段的反思;给一个老朋友打电话;告诉你的父母你爱他们;回到你的故乡看看;多与持过去积极时间观的人相处;把捕捉到欢乐时光的照片放在你的房间中。
二、从关注过去与当下转向关注未来。
过分沉溺于过去,或过分关注当下的人,都需要多培养一些面向未来的精神。你可以做一做另一个版本的测试。这一次,你的测试题是——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花些时间来回答,答案越多越好。
然后,仔细回顾你的答案,找出5个你在未来希望达到的具体目标,并按你希望完成的先后顺序排序,预估完成的时间。
接着,通过想象预演一下你如何完成这些目标。从你列的第一个目标开始,一步步地想象你的行动。第一步要做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同时也要留意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想法和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通过想像练习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也会提高。这不是魔法,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能帮助你理清通往目标的方向以及行动过程中的每一步。这种分步预演比一味想象目标达成情景的效果要好得多。
帮助你培养未来导向的一些小技巧还包括:戴上手表;在你手背上写下未来的某一个重要日期;制定“待完成事项清单”,并按轻重缓急排序;练习延迟满足,准备一份诱人的食物摆在面前,然后在心中把它密封起来,默念:等一下再吃;读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与那些未来导向的人交流。
三、从过分未来导向转向关注当下。
未来导向时间观虽然有诸多优点,但过度分关注未来的人,会因忽略当下而承受过大的压力,失去生活的乐趣。所以这样的人要学会引导自己关注当下。冥想、瑜伽、自我催眠等方法都是很好的,这里再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
还是做一个小测试。这次的题目是“我是谁?”关注点放在今天的你上,尽可能列出更多不同的回答。当你已实在想不出别的答案时,问自己另一个问题:“现在是什么时候?”答案除了日期,要尽情发挥你的创造力,比如“现在是我的事业上升期”“现在是我跟爱人结婚十周年”等。
把所有答案都穷尽后,再问自己第三个问题:“我现在在哪里?”留意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有什么东西让你觉得意外或是熟悉?在周围的环境中你最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当你再也想不出别的答案时,问最后一个也是最有挑战性的问题:“我现在感觉如何?”尝试打开自己,感受自己真正的感受。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重复这项练习。
向当下转变的一些小技巧还包括:选出一个休息日,不对其做任何规划,等到了那一天,再决定做什么;练习讲笑话;别戴表;学习即兴表演技能;享受爬山远足;养一个宠物;让自己开怀大笑,痛快去哭;专注地配合孩子玩一个游戏;去KTV欢唱,或是定期去做按摩,享受身体感官的愉悦;结交一些享乐主义者。
综上所述,时间观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我们却很少关注它。想要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用崭新的、平衡的时间观换掉那些陈旧的、扭曲的时间观。改变虽然会带来痛苦,但改变之后,你就会找到开启个人幸福和人生意义的钥匙,打造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
END
七棱镜,文学硕士,资深媒体人,多年500强品牌宣传。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读书100本的终身学习者。专注提供自我管理/职场领域的有用干货文,帮你越变越好,收获幸福,实现人生弯道超车。微信公众号|七棱镜,头条号|七棱镜2010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期待遇见爱生活、爱思考、追求优秀的你。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