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是看着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长大,又受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小说熏陶的一代人。一提”军人”,他不是我们语文课本里的一个名词,而是一个由心底油然而生仰慕之情的伟大而光辉的形象,是一个奉献,忠诚,坚守,刚毅的伟大信仰。
那个年代,男孩如果当兵了,那是他们家族荣耀,女孩如果有个未婚夫军人,那会人人羡慕,如果是个”军嫂”,那是娘家家族的荣光。
或许我是个性情中人,作为一个女性,却非常喜欢看战争片,《狼牙山五战士》,《平原游击战》,《地道战》,《英雄儿女》,《红日》,《长津湖》等,为不同战争时期的军人感动着。他们为捍卫民族的尊严,为保卫祖国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视死如归。
我也依然为和平年代的军人感动着。98年的洪水,08年的南方暴雪,08年的汶川,雅安,玉树大地震,2015年的天津大爆炸,2019年的四川山火……。国家有难时,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那一抹橄榄,就会闪电般及时出现。他们不畏严寒,不知疲劳,不惧生命安危,与人民同在,谱写了一章章永存青史的辉煌史篇。
为了祖国安宁,从零下五十度的北疆漠河,到零上40度的南国曾母暗沙,从最东端黑峡岛晨曦里,到帕米尔高原的星光下,哪里没有军人守边的伟岸身影。
为维护世界和平,出生于和平年代的他们,听从祖国召唤,义无反顾奔赴那腥风血雨的地方,像孟范斌就把热血洒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铸造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怎能不让我们爱戴,仰慕,崇敬?
或许时间能够洗涤万物,也或许时代也能改变很多东西。特别是前几年,独生子女的原因,物欲不断膨胀的原因,让很多父母谈兵色变,谈兵不齿。孩子的前途,要么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么早日走向社会挣钱。然而,我心中的军人情节,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面对儿子的叛逆,我依然决然把他送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
也的确是大熔炉,被从小娇生惯养的儿子,在第一个月,怨恨妈妈的狠心。到第二个月,虽然会说训练的苦和累,但每次放下电话时,会安慰我,”不用担心,我在这里很好”。三个月过后,儿子便在每次电话中,会给我分享他在部队的趣事,战友的友情,领导的关怀等。三个月的前期训练是很苦很苦的,捧在手心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慈母心,当然会心疼不已。但每每想到,他是男子汉,他是军人,他以后要只身立足社会,他要担起家庭的责任,有可能还要担起国家的,民族的责任,心里就只剩下鼓励自己。是的,这是在让他为自己积累资本和财富。
再后,就是听儿子说这段看了什么书,得了什么奖。去了什么地方执行了什么任务。他的心智在逐渐走向成熟。 特别是2016年夏天,儿子只告诉我去执行任务,可能电话不会及时打,也不用担心,那是工作忙碌。几个月后回到原部队。才知道那是去了福建。几年后才从儿子口中知道,那时台海紧张,是一次战前准备。尽管有些后怕,但我从没后悔过,送儿子去部队锻炼。
我骄傲,我曾是一位军人的母亲。尽管儿子已脱下军装,但我依然会在他的工作中,生活中看到他的军人风采。庄重的军旅生活赋予他的那份严谨,坚韧,刻苦,担当和正义感,会是滋养他成为真正男子汉的源泉。
我骄傲,我曾是一位军人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