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学习测试用例设计的时候,听过不少关于软件测试用例理论,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测试用例的设计技巧.但是,直到最近,我听过这样一个说法,颠覆了我整个对于测试用例设计的思维.
在这之前,对着测试用例的方法论有着模糊不清的概念以及对于整个功能模块,或者说是系统的设计思维,比如,设计用例的方法有,边界值分析法,正交分解法,因果图分析法,场景测试法,等价类分析法等.想当然以为这些测试用例设计方式是并行的,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甚至于在分析具体的某个功能的时候,思路不清晰,设计用例的方法要不是冗余,就是颇多遗漏,所以借此次来梳理下关于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之整体设计思路,尽量将其结构化.
测试用例设计是基于具体系统对应的功能,对于功能和需求,在熟悉掌握之后,先需要分析是否存在流程性场景,如存在,即可首当其冲使用场景法测试.
1.场景法测试是如先执行登录系统,再执行添加员工,再根据添加的员工进行查找当前员工的业绩分析;除此之外,登录系统后,不添加员工,根据老员工进行查询对应的业绩分析等.根据这样的一个流程来查询当前员工的业绩,就成为场景测试.根据大的方向划分,可以划分多个分支.
2.场景划分好之后,根据单个功能模块进行边界值,等价类,因果图等方式测试.如用户名,密码可以使用边界值,因果图分析法,且用户和密码也可以通过等价类输入数字或者文字,特殊字符等方式进行设计.
3.将单个模块的功能划分好之后,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功能进行串连,进行集成测试,由此发现不同模块之间的bug.
此时可以通过因果图和正交分解法测试.
4.以上三种方式测试完毕后,将所有方法自由组合测试,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进行将每一个需求点,以及测试点排列组合,避免了测试点和需求点的遗漏,此处依然可以用正交表设计.
因此,若每次需要测试新需求,或者整个新系统的时候,先从此种方式入手分析测试用例设计,即可更加完善的测试本次版本的需求.而不是将所有的需求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接写测试用例,导致测试点冗余,遗漏,需理解错误或混乱的后果.
此处强调,使用思维导图Xmind进行用例设计,有助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表达,如图所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