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观看主旋律电影<此生有约>的通知》,将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活动,周日下午我作为七年级英语组的代表去新都汇看了这部时长95分钟的电影。这部电影以时代楷模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的事迹为原形,融合了黑虎庙小学和无数乡村教师的故事,拍摄而成。
张玉滚的主要事迹:
2001年8月,刚刚从南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 ,跟着老校长来到学校,走进自己当年上课的教室,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土孩子”。而当下最困难的是,没有老师教这些“土孩子”。看着孩子们清澈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神,张玉滚鼻子陡地一酸。从那以后,张玉滚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坚守着一份淳朴与清贫,用无私的爱浇灌山村的教育之花。尽管尝尽了山村教学的酸甜苦辣,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他觉得一切都值得。家长们常说:“有了玉滚,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听闻此言,张玉滚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坚守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2006年,通往黑虎庙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终于有了改变。因为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很多村民买了摩托车、机动三轮。张玉滚也省吃俭用置办了一辆摩托车。此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老扁担”谢幕,“小摩托”登场。“老扁担”身上凝结的一代代山区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也继续在“小摩托”上传承发扬 。
2013年10月,天还没亮,张玉滚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当时山上起了大雾,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张玉滚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2001年到2006年的5年间,靠着一根从老校长手中接过的扁担,张玉滚从大山外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便把自己磨炼成了“全能型”教师。学校现有75名学生,张玉滚既是校长,同时还担任着数学、英语、品德社会、科学四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受张玉滚的影响和感召,4名退休教师决定返回山里继续教书,张玉滚曾经的学生张磊也在外出上学毕业后回到黑虎庙小学,并选择留了下来。
电影里的人物由三个分别是武志齐,方玉昆和石磊。他们是黑虎庙小学的三代教师代表。分别代表张玉滚的老师吴长奇,张玉滚和张玉滚的学生张磊。
武志齐本来获得了公办教师的名额,可以吃商品粮,去镇上教书,可是镇上派到黑虎庙小学的老师久久不到,老村长让他暂时当代课老师,等上边派的老师到了,他就可以离开,结果这一等就是20年。学生没有课本,他拿自己家的山货去卖,卖不掉送到镇上学校的食堂,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换课本。孩子们吃的粮食不够,忍饥挨饿,他不忍心,刨了自家地里的红薯,偷偷带到学校给学生吃。下雨天修教室,他从房子上摔下来,命悬一线之际,把手中的扁担交给了自己的学生玉昆。武老师苦了一辈子,苦了自己,苦了自己的妻子,唯独没有苦学生。
玉昆本来要和心上人彩云结婚后去广州打拼,但是武老师的离世让他接下了这根挑着黑虎庙小学孩子希望的扁担,他把自己的结婚彩礼钱拿出来买了玻璃,把教室重新装修,让孩子们有了可以上课的地方。彩云为了他,零彩礼嫁给他,选择和他一起坚守黑虎庙小学。然后,石磊在他的感召下,再次回到黑虎庙小学教书,重新讲起了扁担的故事。
我在想,是什么让三代教师选择了坚守?
武志齐选择留下来,是因为“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直是中国文化里最被老百姓看重的。而家境贫寒的武志齐之所以能当老师,主要源于黑虎庙村老私塾先生的教导和乡亲们的帮助,他去上学时,路费是乡亲们凑的,衣服和被褥也是乡亲们送的,没有黑虎庙的乡亲们,就没有他武志齐的现在。黑虎庙的乡亲们是有恩与他的,所以,他留下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是为了报恩。
张玉昆选择留下来,是源于武志齐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份师爱,给了他那个贫瘠的童年带来了温暖和光。没饭吃时,老师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馒头给他吃。作为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偷听到武志齐老师为了他们的学生和妻子发生的争吵和矛盾,他更是感念这份关怀。
而石磊之所以愿意回到黑虎庙,是因为他的命是方玉昆老师救的。他中蛇毒,命悬一线时,是方老师背着他一路狂奔到镇上,让他获得了及时的治疗,而且,为了给他治病,老师是跪着求人的。不舍得自己吃饭的方老师,满足了他吃碗烩面的心愿,但是自己却在捡医院走廊里别人剩下的半个面包。
三代黑虎庙小学的老师都是因为“情”所困,这份情是恩,是爱,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温暖。也正是这份温暖,给了他们走出大山的机会和希望。所以,为师者一定是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学生从我们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教育是熏染,是浸润,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如果没有了这份情谊,教育便没有了温度。所以,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情有义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