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腕叹息,是故事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想写一个好的故事,一定要加进去一些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的情节。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心理状态,大概是因为,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英雄情结。
让英雄走向末路,则英雄的形象即可成为永恒,项羽如是,关羽如是,岳飞如是,袁崇焕亦如是。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剧情发展到高潮部分,比如,骇下之围、走麦城,亦或是明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太平天国被攻克之前,这种叹息就来得非常沉重。
在潜意识里,很多人在替失败者使劲儿:唉,如果……就好了……可惜啊!
人们需要英雄,虽然马云有多少个亿,和我等升斗小民实在没什么关系,但是人们仍在关注,马云的首富地位能坐多久。
刚毕业的时候,读过一套名为《大败局》的图书,写的都是上世纪末一些昙花一现的企业,是如何崛起,如何走向没落的。因为全部是悲剧故事,所以这种叹息就来得非常繁密。
事后想想,很多事情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比如,书里写了三株口服液和爱多VCD的故事。
大致的梗概是:三株口服液创造了财富神话,但是因为危机公关不到位,崩溃了。
当我们复盘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人把关注点停留在了它辉煌时所取得的成就,却不曾想,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是无法被一个农村老人的意外去世所击垮的,其垮掉的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品牌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理论上,三株口服液在成功的巅峰的确可以傲视四方,但是它所带来的价值,和产品的价格是不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就算没有那个意外事件,该没落也得没落。
爱多VCD也是如此,它的成功,是搭了央视广告的顺风车,本质上也是赢了一场豪赌,因为如果销路没打开,仅广告费就无法承受。
的确,敢赌,也是一种魄力。
牛根生的蒙牛,也是借着“超级女生”火起来的。
但这些成功总会带来某种误导。这得赌个概率,降落伞没有差评,因为想给差评的都摔死了。
你看到的是这几个成功了,你看不到的是成千上成的人失败了。
且不说概率,只说其创造的价值,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世人皆以成败论英雄,而成败的标准就是赚多少钱。
如果只看到三株口服液巅峰时期的销售额,那就跟只看到太平天国在巅峰时期所取得的军事成就一样。
为什么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因为,如果你想发财,你一定要弄明白,你的价值在哪里,能值多少钱;如果有人说他特别有钱,也应从这个角度去权衡。
上周我被请去参加了一个活动,席间有一个说话连基本逻辑都没有的朋友,说自己小学没毕业来郑州闯荡,十几年来,一度身家上千万。
有没有这个可能?有,但极小,十几年前,那也是21世纪了,草莽英雄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如果连基本的表达能力都不过关,那么这千万身家大概只能寄希望于中彩票。
《大败局》里的主角,有些是英雄,有些最多是枭雄,甚至是赌徒。
无论你主观上多么不希望他垮掉,他其实是应该垮掉的。这正如,项羽的失败,太平天国的覆灭,其实也自有其因果,没有什么好惋惜的。
商业的本质,是科技的转化,是将本逐利,是创造价值。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大败局》里的故事,只能出现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如今是再也没有那个窗口了。
就算有可以把猪吹起来的风口,那也是小米那个级别的科技公司。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会甄别身边那些动不动要撬动千亿市场的项目,是不是靠谱。
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成功是不可能成功的,这辈子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个结论有点丧,其实我是想提醒你捂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听了英雄的故事就代入角色,最终给人家当了炮灰。
中国有十三亿人,英雄出自你我之间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你就是人生的主角,接受平庸,不丢人。
所有的英雄,皆是时势造就,把你放在那里,也能成功。
话说回来,不成功的人生,也可以很有味道,闲暇时不妨烫一壶酒,论成败,数英雄。
2017.07.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