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前,有一会,陷入了莫名的慌乱。想写点什么,但又无法聚焦。提醒自己,就从这混乱开始写起。)
此刻觉得有些烦闷。不停的在手机上这里点点那里点点。心思沉不下来,觉得自己需要写点什么,又不知道从那里下笔。看过群里大家发的文章,感到有些压力。自己常处于思维懈怠状态,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沉下心去读书。自己以前的阅读,简直是一塌糊涂。没有观点,没有思想,也没有深刻的愉悦,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日子。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就会对孩子不满意。我意识到自己此刻突然又对女儿的学习状态多了一些焦虑。我看见了焦虑是如何转嫁的。
(上完课后接着写)还好,很快觉察到自己的焦虑。知道自己需要安定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行动。
拿出前些天已经开始读的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端坐桌前,边读边注,果然心思沉静了不少。在阅读上,我缺乏结构性梳理的习惯,也缺乏与文本对话的意识,如此一来,总容易流于浮光掠影。现在回忆起来,读过的书多,真正把握好精髓的书实在太少了。
写作的深度,实质上是思维的深度。而思维的深度,很多时候需要来自于阅读的深度。阅读的深度又决定于阅读的习惯。今天早上读阿啃的文章,中间有一句说到“民科”,我其实是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没有想过提问,也没有质疑,习惯性地溜过去了。后来群里有学友提出这个问题,让我不禁自问:我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吗?为什么不曾想过要去弄懂?平时的阅读中不也是这样吗?习惯于过一遍就好了,记住的只是一些情节,书中的主旨到底是什么,每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怎样,全都不放在心上。这样读书导致的结果就是读书仅仅是打发时间而已,而并不能带来思维的激发。也正是因为这样,群里的一些话题,我虽然也接触过,但因为没有观点,所以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早些时候,听朋友唐唐讲《给教师的建议》,其实也已经意识到自己读书存在的严重问题。这本书我读过多遍,虽然也深受启发,但很多概念都似是而非,缺乏融汇贯通的能力。所以,当她聊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话。真是很惭愧。
今后读书一定不可贪多,为激励自己,定下一个目标:2019年前写一篇书评文字(读后感)。
晚上听了阿信的课,觉得对于写作这件事又放松了不少,实在不行就记流水账呗。我经常觉得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真正动笔。我想阿信鼓励写流水账倒并不是如他说的,这些流水账将来会有什么研究价值。事实是,我们一旦开始认真记流水账,头脑里混乱的思绪就得到整理,思考也在逐渐沉淀深入,就像我此刻正在经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