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感悟| 2019年3月17日
共计 2954字 | 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
在「谈一谈精神能量(一)」中讲到了精神能量的概念以及能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中一些事情的思考,这一篇着重会谈一谈跟我们日常生活最相关的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和工作管理与精神能量的关系。
不知道你是否会羡慕这么一类人,他们看起来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往远了说可能是业界大佬,4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一个亿的小目标);往近了说比如妈妈口中别人的孩子,从小便一路领先众人。
我们满怀期待希望效仿一二,但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天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各种计划。
这些牛人是怎么有那么充足的精力?怎么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怎么比一般人提高效率?下面的内容会给你一点启发。
一、情绪与精神能量
「负面情绪就像黑洞,吸干我们一切的精神能量」
回忆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跟另一半吵架或工作不顺利,累积起来的不爽,压抑,愤怒使你一整天恍惚,不想干任何事情,最终啥也没干?
虽然你有过抵抗,即便开始干活也还是效率低下,最终更加郁闷?往往直到大哭一场或者闷头大睡,第二天才能重振旗鼓。
这是因为负面情绪(愤怒、悲伤、不爽)会极大的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这是一种难以短时间内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状态。它像黑洞一样,极大的吞噬者我们的积极能量,如果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人的各方面表现都会处于一个很down的状态。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精神能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就要减少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要减少负面情绪,有三个办法——
一是减少会引起我们负面情绪的的触发点,也就是你对什么在意,尽量在那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二是及时的调整,包括受到了不良情绪的调整,马上进行心理建设,给自己打鸡血,或者哭出来,或者去睡一觉,都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三是训练我们的意识,完成心智模式的升级,也就是能自动处理和化解负面情绪,古人所谓“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修身养性”也就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禅道、祈祷与冥想的力量」
我们的意识分成三部份: 超意识、表意识与潜意识,超意识就像是我们的灵魂与能量场,表意识就是你现在正在读我的讯息的头脑,潜意识就像是一个超大的记忆库,所有的记忆、感觉、情绪…等等都完整地记录在这里。
其实宗教无非就是去解决人类世界精神寄托和空虚的痛点,这是一个拥有巨大需求的大市场,因为失序是人心灵都会遇到的一种状态。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祈祷是将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与上帝沟通,都是希望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有时候感觉负面情绪就像一头野兽或恶魔,明明知道不应该有却控制不住,这时候可以试试「冥想」的力量。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设定10分钟的闹铃,先深呼吸,紧闭双眼,身体挺直,让思维能够自由的驰骋,还原今天遇到的问题,期间尽量往积极的方面归因,这样长期下来心性就能获得提升。
二、时间与精神能量
「合理分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消耗」
先说一个关于付出与收获的公式:对的收获=对的付出*时间。打个比方,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演说家,花时间看100本有关演讲的书并没有什么卵用,真正有用的是花一定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再花一定的时间在各种公开场合进行演说。那这个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什么关系呢?
同一个时间维度,如果我们想达到同一时间有更多收获的目的,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可以合理的分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因为进行这两部分的劳动,对于大脑和身体的消耗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如果想要达到边健身边学习的例子,可以尝试边做仰卧起坐或跑步,边听“得到”的课程,这两部分是不会互相影响的。早上起来运动15分钟的这段时间同时也听一些新闻和知识,感觉一点也不会累。
还有,如你要收拾屋子,可以等工作或学习了一段时间,感觉疲倦时再来做,这时候边听歌放松,边拖地整理,就可以比较好的进行休息而不会让你觉得很累。
「时间的折叠效应,变串联为并联」
上面说到的一个原理,也可以比较好的应用在其他事情中。就是我们在做时间管理时,尽量将原本“串联”的动作变为“并联”,从而产生时间的折叠效应。
比如,同时要做几个家务——A:扫地10分钟,B:烧水15分钟,C:拖地10分钟,D:打电话叫师傅过来寄快递XX分钟。你会怎样安排呢?
我们就不能按照“A:扫地-B:烧水-C:拖地-D:打电话”的顺序,而是应该“D:打电话-B:烧水-A:扫地-B:拖地”的顺序,因为“烧水”的15分钟是可以跟“扫地”和“拖地”并联而行的。而D打电话叫师傅过来寄快递时间是不确定的,也是需要提前去做的。
由此为了提升时间的折叠效应,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两个原则进行时间规划:
1、 先安排需要借助外力且不确定性大的事情
2、 把原本需要串联完成事情变成并联的事情
三、工作与精神能量
「不要频繁切换工作状态」
假设一天中同时有这么几件事情要做,比如“A:写一份活动规划,B:写一份复盘总结,C:解答客户若干问题,D:微信回复聊天”
你会怎么合理的安排时间?
方案1——按照ABCD,BACD,CDAB,DCAB……等等N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只要是你自己喜欢的,这是很多人的计划模式,但方案1往往总是不尽如人意,因为实际情况往往是方案2
方案2——从A开始做,你正在绞尽脑汁罗列规划框架,这时候微信响了一下,客户问了个小问题(B事项),你停顿了一下帮解答了;又过了一会儿,同事需要你帮忙传一个PPT(D事项),又停下来帮忙;再过一会儿,朋友问晚上吃啥又打开大众点评看了看,最后一天下来,勉强A做完了,已经没有力气做B事情,这种情况可能更接近于我们的真实状态。
这时候解决办法就是分轻重缓急,如果C和D事情并没有紧急重要到你必须立刻停下来处理,那往往缓一缓也是可以接受的,先把最难的问题攻克了。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原理——不要频繁切换工作状态,因为要进入一段消耗脑力的工作是需要耗费精神能量的,必须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去让自己重振旗鼓。
方案3——先把A和B中需要耗费大量脑力思考的框架部分抽离出来,单独处理,期间尽量不被任何事打扰(除非你老板急着找你),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策略。
因为思考框架需要的转换成本更低,也更重要,所以你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这样你做完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处理其他事情,因为你已经把最重要的框架定调了,后续细节部分如果受到一点打扰影响也更小。
「马上开始,获得心流,享受沉浸式体验」
最后一个关于精神能量的建议就是“降低预期,马上开始,获得心流,一鼓作气”,这是克服拖延症的良方。
我们经常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完美主义者往往也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如果对于时间要求不高的项目还好,对于“速度第一,质量第二”的事项,就是致命的缺陷,往往可能还没开始,机会就是别人的了。
所以建议如果有一件事请是你很想做而又完全陌生的,最重要的就是“马上开始”,一旦开始了并获得即时满足了,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接着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你会沉浸在意想不到的体验之中。
对了,写作对于我就是这样一种体验,希望能坚持下去。
四、小结
1、 负面情绪就像黑洞,吸干我们一切精神能量,为此要减少对负面情绪的触发,可通过冥想等方式及时调整。
2、 对的收获=对的付出*时间,合理分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消耗。
3、 利用时间的折叠效应,把串联的事情变为并联的事情。
4、 不要频繁的切换工作状态,尽量把相同性质的事情合并到一起来处理。
5、 如果你遇到了拖延症的困扰,记得“降低预期,马上开始,获得心流,一鼓作气”。
这是前一篇文章《谈一谈精神能量(一)》,欢迎阅读!
如果你是1~3岁互联网新人,爱读书、爱思考、爱拼搏,对于电商营销、智慧零售以及产品运营有兴趣,欢迎扫码关注“醒爷说”,我会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