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越长大越孤单”,除了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时候是我们选择了孤单。
孤单,就是一个人,跟自己在一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96504/d1a75b1eee5936af.jpg)
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大家在一起,在家里跟父母在一起,在学校跟同学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呼朋引伴,跟很多人一起玩。
那时候害怕一个人,尤其是晚上,一个人时会感觉黑暗里有吃人的怪兽,随时会跳出来把我吞进去。
孤独,是童年最大的恐惧。听有些大人说,孩子小的时候常常因为下地干活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回来孩子哭得嗓子都哑了。
要有多恐惧才会一直哭到嗓子哑?大人不理解孩子对孤独的恐惧,那是人类原始的恐惧。就像长大后的孩子不理解衰老的父母对孤独的恐惧一样。
喜欢一个人,从喜欢读书开始。
天生感觉文字亲切,一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看书,填满一个人的时候。
读书,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看起来是一个人,内心世界却很热闹,好像在和很多人热烈交流讨论。内心的丰盈让一个人的读书时间变得意趣盎然,虽然是一个人。
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喜欢一个人,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害怕和自己在一起。
一个人在异乡读书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那时朋友们都不在身边,父母亲人都远离自己,想想未来不知道该走向何方。每逢下午或者晚上,或者遇上阴雨连绵的日子,会感觉到孤独像一条小虫,一口一口无声啃噬着自己的内心。
那种灰暗的心境大概谁都有过吧,就像天气有晴有阴,并不常常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但是一旦置身自己不想要的热闹中,不过片刻就想逃离。那时候,心里像有千万个野兽在嘶喊吵嚷,就是想要逃离,逃离到任何地方,只要不是这里。
我的内心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和自己在一起并不是每刻都欢喜愉悦。有时候会害怕和自己在一起,让自己融入周围,然而没过多久就又远离人群,还是喜欢和自己在一起。
害怕、逃避自己都不是和自己相处的最好方式,接纳自己才是和自己相处的开始。
在尝试过和自己相处的很多方式后,我终于找到和自己一起的最好方式。
写作,就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最好方式。
写作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却不感到孤独,好像对面还有一个人。中学时喜欢上写日记,开心的时候写,难过的时候更写。开心时,在日记里的那个人分享快乐;难过时,和文字里的人倾诉,一边写一边流泪,写完心情就平静了。
写作,让我敢于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并接纳自己的残缺。写作,让我梳理自己过往的心路,放下纠结执念,接受现在的自己。
当我开始接纳自己的残缺时,惊喜地发现自己拥有一座巨大的能量宝库,只是之前一直被自己压抑着,没有机会释放能量。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能量宝库,只是有的发掘很早,有的一直在压抑自己。
写作,就像一把铲子,让我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量,随着能量像火山喷发一样释放出来,我的内心渐渐趋于平静。
这时候,我才真正拥有了平和宁静的心态,才真正学会了和自己相处。
和自己在一起,并不是拒绝人群,把自己排斥在现实之外。
之前害怕独处、害怕人群,因为内心能量不足。如今,当我带着充足的能量投入生活,我惊喜地发现:我不但能游刃有余处理人际关系,还能清醒看到人性的优劣。
虽然不能跟神话传说中的“照妖镜”相比,现在的我比之前更能看清真相,看清善恶,不容易被情绪左右。因为现在我不仅用眼睛在看,更是用心在看。这就是所谓的“人间清醒”吧?
因为看清了世间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假象,我更喜欢和自己在一起。因为,那是一片宁静澄澈的世界,就像妈妈的怀抱一样让我觉得安宁。
现在,我在积极乐观生活的同时,总要找时间和自己相处。
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很多,也许是远离人群的散步旅行,也许是躲进图书馆里偷得半日闲,也许只是在喧闹中戴上耳机听一会儿音乐。
那个时刻,我不是任何人,不是妈妈,不是老师,不是谁的谁,只是我自己,只要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每天不管多累多烦,只要和自己待一会儿,就会像经过沐浴一般精神焕发起来。假如很长时间没有和自己在一起,就像花朵失去了雨水滋润一样无精打采。
一只脚踩着大地,另一只脚站在云端,就是我现在的理想状态。当我置身现实,我很努力地生活,让自己站得更稳;当我回归自己,我独享宁静,享受与自己一起的宁谧安定。
2023-5-22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96504/adaca966ca89a91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