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看到这样一类的文章和视频,说一些导演对流量艺人天价片酬的不满和抨击。
既然明知道某些艺人的演技差,为什么还要花费天价,请他们参演呢?
这件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商业逻辑。
流量艺人们之所以有流量,最表层的原因就是,观众喜欢好看的皮囊,他满足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动机。
可是,好看的皮囊是流量的唯一来源吗?
并不是的,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来源。
比如说,《人民的名义》。
它讲了一个真正的、难得的好故事。
比如说,《变形金刚》。
流量艺人甚至还拼不过这些机器人。
再比如说,《摔跤吧!爸爸》。
一个非常“主旋律”的好感情,也可以讲得深入人心。
一个好故事、一段大场面、一种好感情,也可以是流量的来源。
之所以流量艺人大行其道,反过来分析,其实是电影在其他方面做得太差了。
这就像是在零售业,传统的线下店效率做得太差,却怒斥电商抢走了他们的饭碗。
产品不足,就用营销补。
营销不足,就用渠道补。
产品没有流量,就去买流量。
客户不买账,就请吃饭、送烟酒,甚至行贿,求着他们买一点儿。
流量艺人,就是差电影,向观众行的贿,就是烂产品,必须支付的流量费。
所以,不是流量艺人导致了差电影,而是差电影只有依赖流量艺人才能存活。
作者:刘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