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朋友交流,他谈到女儿的自私,在他看来,自己为了给女儿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放弃几次再婚机会,好不容易拉扯到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但他现在的感受是:外人都以他女儿女婿光鲜的职业及般配的婚姻而羡慕他,而他自己内心深处却有深深的失望和孤独。
失望在于女儿女婿工作生活不错,但对家人却无太多感恩之心和亲情连接,老爸的事基本不闻不问。而孤独在于没有人真正懂得他内心所需,连最亲近的女儿在翅膀硬朗后也飞离他的护佑视线。
我从他的倾述中读到了什么?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大多数人是希望有回报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在思想里根深蒂固,这是父母的自私或民族沿袭的传统的力量。
作为人,何谓正确,不贪婪、不撒谎、不给人添乱、待人亲切……这些品德,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也算正常。要有孝顺之心、感恩之心、关爱体贴之心,父母之所以觉得他们自私,是有一种捆绑意识,你是我养大的,现在有用了,第一需要回报的是父母,特别在中国的传统节日,连一包烟一颗糖都不懂得回报,用他的话说叫"寒心"。
我换个角度来看这对年轻人的话,他们作为90后,工作勤奋努力,生活脚踏实地,工作、结婚、房孑、车子等,基本全凭自己搞定,比起当下众多富二代官二代啃二代来说,算是不错的了。
但当自己能自食其力时,懂得回报家人回报社会而不是处处与家人计较,甚至认为父母的支持理所当然才是当今年轻人应有的常态。对父母的孝与顺、体谅父母的关爱之心是作为儿女的基本品质。
我又想,儿女呈现这些状态的源点在哪?父母的引领和影响有没有问题?或孩子们成长的原生家庭是什么状态?朋友给我的感觉还算是一个大度的人,为什么培养了他认为的"白眼狼"女儿?一连串的问题在我大脑萦绕,引起我思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