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时光并不会飞逝,我们只是没有感知到时间的流淌,但我还是想说马上就要25岁的我,现在回想起17、8岁上高中穿校服骑着自行车上下学的情景,仿佛还在昨天,感觉自己瞬间就老了,让人细思极恐。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说不清哪里变了,不过感觉自己还是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算没有辜负好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92577/9801f5e7330b8384.png)
在这个24、5岁的年纪,陆续开始有朋友晒结婚证,结婚照,甚至是晒娃的,看到这些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羡慕和庆幸交织的复杂心情。羡慕他们这么快就找到相伴终生的那个对的人可以一起携手走下去,同时也庆幸自己还可以享受独身的自由。
最近突然发现周围有好多单身的朋友,所以关于找对象的这个话题就经常被提起。为什么条件不错却还是遇不到合适的?上哪儿找男朋友/女朋友呢?有一天在看一档综艺,《我家那闺女》的时候发现,其实这两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我身边的朋友们,就连明星也不得其解。虽然我只看了一集,但是感觉主旋律都会围绕着“谈恋爱和结婚”来展开,仿佛是一档恋爱教科书般真人秀节目。看到这个节目我忽然意识到,现在“找对象”这个事儿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或是家庭问题了,它已经上升到了社会层面~
大部分人好像也不是不想谈恋爱或者结婚,只是都不愿将就。我感觉有的时候也不是标准太高了,而是不能完全想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自己。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在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背景下,人们仿佛更幸福。根据2017年民政部发布的大数据显示,中国离婚率持续7年上升,结婚率持续4年下降。看似人们在挣脱封建传统的指婚枷锁后,反而又在这自由恋爱的海洋中慌了神。这时很多人会求助于一些交友软件,或是各类婚介所,期待在大数据库中可以快速的筛选出“理想型”。依赖这些途径去交友看似和过去的媒婆的牵线搭桥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这也并不能反应我们的社会在退步,因为追求自由不仅体现了人性的本质,而且科技的进步也给“婚介”的结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一现象恰恰证明这个社会是在复古和革新的不断循环往复中建立动态平衡,随即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规律也体现在了很多方面,比如时尚潮流中复古与未来风格的交替以及艺术领域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替。再看得宏观一点,高晓松曾说过整个人类社会都是由科技与艺术的交替推动下发展至今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92577/8b4cbea37baa439e.png)
其实这个社会到处都蕴藏着平衡的哲学,正如《白鹿原》中的男主白嘉轩曾经说过,“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互相牵连着。。。凡遇到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面就有祸事;反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