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642075/3cff843989568d6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42075/eb8e2bbf0012a272.jpg)
暂且不说张爱玲小说对葛薇龙的描述与马思纯形象是否符合,关于这一点,想必那一场热搜已经让观众心知肚明。
接下来我们谈谈这部电影的成功究竟在哪里?
用特写将香炉的烟飘散,可王安忆是否还记得这部作品的名字《沉香屑·第一炉香》香在点燃,站在观众的角度,很想把香炉拿水扑灭。整个影片流露着小家子气的斗争,丫头与葛薇龙,姑妈与葛薇龙,乔琪乔与葛薇龙。
故事是用版本龙一的音乐在推进人物情感的变化。
葛薇龙怎么去爱上乔琪乔,用音乐。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更近一步来演床戏,用音乐。最后又怎样让葛薇龙说出我爱你,没良心的这句话,用音乐。演不出来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可以看出如果此片没有音乐,就要按照默剧的表演形式来严格要求。
我们来看葛薇龙来找姑妈的场景,这里导演用了俯拍,这个场景应该让人觉得清新脱俗,像张爱玲那句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花的惊奇感,而这里,一个虎背熊腰的女人走上去了,哪怕这个镜头里只有一个人物,却丝毫不觉得这是主体,眼前这个人是薇龙,再看,人物走到阶梯上去,来到宅子前,结巴生硬的普通话说我来找姑妈。这里故事背景是香港,主角是上海人,结果说普通话?
原著写薇龙是红楼梦丫头打扮,家庭背景是中产阶级,不是与丫头赌气争执吃没吃饭的惹事精!而这里影片展现的是丫头不像丫头,一副大小姐般的处事,主角不像主角,一副与丫头般的见识,仿佛非要女性之间比个地位,互相撕咬一番,才算了事,而这只是本片想表达的一处,具体来看原著想表达的,和改编后影片拍摄的,不能说毫不相关,可以说处在两个世界,又是女性与女性之间的极端矛盾。
薇龙道,“多谢,我吃过了饭来的。”睨儿道:“那么我送您到您房间里去罢。夜里饿了,您尽管揿铃叫人送夹心面包上来,厨房里直到天亮不断人的。”
再看一处
睇睇这才呆住了,一时还体会不到梁太太的意思;呆了半晌,方才顿脚大哭起来。
与梁太太争执过的睇睇是恼怒,懊恼,后悔,层次逐渐分明,而在影片只是树立一个丫头般泼妇的形象,然后爽气的回怼梁太太,而在那个年代的结局,影片改编后没有花一分钟再去看她的故事,显示是一副配角爽快一次,然后人物被父母带走之后,是死是活,已经全然无所谓了,剩下时间全围着主角打转。
来看葛薇龙发现乔琪与睨儿待在一起,随后影片加大女性之间互相撕杀的力度,用毛巾个打在脸上,又是一贯的上对下的惩治,地位分明,而原著与影片都有重要的一句话睨儿叹了一口气道:“由她去吧!她也够可怜的!”
影片的中多半是恨意,那种葛薇龙咬牙切齿的恨,可怜的表现微乎其微,人物刻画倒觉得可笑。
睨儿在镜子里望见了薇龙,脸上不觉一呆,正要堆上笑来;薇龙在脸盆里捞出一条湿淋淋的大毛巾,迎面打了过来,唰的一声,睨儿的脸上早着了一下,溅了一身子的水。睨儿嗳哟了一声,偏过头去,抬起手来挡着,手上又着了一下,那厚毛巾吸收了多量的水,分外沉重,震得满臂酸麻。薇龙两只手捏紧了毛巾,只管没头没脸的乱打,睨儿只顾躲闪,也不还手,也不辩白,也不告饶。
原著明显交代梁太太培养薇龙的原由,而在影片改编加上了梁太太嫁入梁家的时候给上面三位,太太,二太太,三太太跪着敬茶的场景,加上阴深的配乐,可以看作全片中最好的一段。
梁太太让薇龙留在香港的戏,重现了女人之间的撕。原著的薇龙有看破不说破的高明,还在刚入住姑妈家的时候提醒小丫头不要多说话。再看改编后的葛薇龙,一个晚辈和长辈叫嚣的角色,把话挑明说出姑妈的目的,那接下来应该上演一场让葛薇龙滚蛋的戏,可这个撕,又嘎然而止,为葛薇龙的可怜变得自作自受的爽气,甚至引起了观众的认同感。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着装以旗袍为主,而服装的变化也意味着内心情感的转变。
葛薇龙由原来的学生服转变为做交际花身穿旗袍,而这个袍在小说中烧了一个洞,张对华丽而美好的东西剥开撕碎展现给人看,它可以爬满了虱子,可以是个洞的难堪,终归是夹杂了代价在里面。影片中是香港的名媛服装在市井之地被烧个洞,而这个洞,镜头并没有表现什么深意。把视角切换到乔琪,他只是这个洞的见证者,而葛薇龙也只是这个洞的拥有者,她也没演绎出这个洞像一个隧道,她的迷途,只有深不见底的黑暗,也不得不走下去的绝望。
如果改编是把这部作品变成另一部作品,按照世俗的角度来说是成功的。它有了争讨的热度,有各种制作人的聚集,由文学转变伤痛青春,也成功的为骆驼祥子选到合适的演员,从中看到各种可能性,这绝对是史无前例,又在文学中添加了七彩祥云的滑稽。
入围威尼斯已经是一场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