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舒适区的概念,是在我读研的时候。有位优秀的男同学问我们,如果你下班回到家后,外面正在下雨,你现在肚子特别饿,排除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你是会选择冒雨出去买饭,还是宁愿在家饿着肚子?这个例子中,小房间就相当于人内心的一个舒适区,肚子饿是一种需求,外面下雨是为了满足需求,需要面对的(不确定地)环境。这个例子在于,人是否会为了满足自己某一项需求,而突破内心的舒适区。
毕业后我逐渐发现,书面理解舒适区这个概念非常简单,但是现实生活中意识到自己是否处于舒适区,以及是否需要突破自己所以为的舒适区,不容易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会被PUA——因为处在被PUA 位置的那个人(简称“受害人”吧)其实无法判断自己是否是在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因为通常情况下,人要意识到自己缺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导致了很多我们认识不到的事,是由另一方来告知我们的。所以当另一个人来告知我们自己的缺点时,对方的目的一旦被加以粉饰,比如为了你好,或者你这样别人无法做好一件事(但其实处于自私的考虑,想利用你来达成对方的某个目的),那受害人是无法分辨对方究竟是不是在善意的提醒自己。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就开始自己反省,因为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都想改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危险的事情就发生了,灾难开始了——我们开始怀疑自己。
我自己区分被PUA和突破舒适区的方法在于,被PUA的时候,人的内心是极度不踏实和忐忑的,你会隐隐约约或者强烈的感觉到对方其实只是单纯的在否定你,不要怀疑自己的感觉和潜意识,你的感觉和潜意识其实是在救你;突破舒适区,是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因为那个时候你在真正的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缺点,你也会更加有勇气,你会隐隐约约或者强烈的感觉到你是为了自己在行动。
什么样的人绝对不会被PUA呢,我觉得一是那种极度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有自己明确三观的人,这种人会非常轻易的判断对方是不是在PUA自己;还有一种是,极度自信听不进去别人话的人。这种人我就不说了,为了自己好,请敬而远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