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席老师推荐的作品中,我读了白先勇《纽约客》这本书中《骨灰》这篇作品。
很喜欢白先勇这种文风,这篇作品通过主人公齐生与两位老人喝酒聊天,再现了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刻画出两位老人风烛残年时的无奈和苦恼。中国人本有落叶归根的传统,两位老年人在美国就是一种无奈,与《纽约客》这本书的书名很贴切,“人在异乡为异客”。
读完这篇文章,我先查了下白先勇的资料。
白先勇是美籍华人作家,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 100强第七位。
《骨灰》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真实展现了齐生与大伯、鼎立表伯两位老人在喝酒聊天时,两位老人回顾亲历的那段历史,对人生充满唏嘘感叹,继而谈论到百年后骨灰安放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下边这段对话,这是齐生和大伯的对话:
“齐生,你去替你爹爹开追悼会,回来也好替你大伯料理后事了。”
“大伯,你老人家要活到一百岁呢。”我赶忙笑着说道。
“你这是在咒我么?”大伯竖起两道花白的关刀眉,“你堂哥怕老婆,是个没出息的人,我不指望他。大伯一直把你当做自己儿子看待,大伯并不想多拖累你,只交代你一件事:大伯死了,你一把火烧成灰,统统撒到海里去,任他飘到大陆也好,飘到台湾也好,——千万莫把我葬在美国!”
再看看对两位老人的细节描写:
“表哥——”鼎立表伯叫了一声,他的嘴皮颤动了两下,好像要说什么似的。
“鼎立——”大伯沉痛地唤道,他伸出手去,拍了一下鼎立表伯高耸的肩肿,“我们大家辛苦了一场,都白费了——”
两个老人,对坐着,欷歔了一番,沉默起来。我感到空气好像突然凝固,呼吸都有点困难了似的。虽然酒精在我身体里滚烫地流动着,我却感到一阵飕飕的寒意,汗毛都竖了起来。
这样的作品,我真心喜欢读,还想再多读几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