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脑桌前已经快30分钟了,可是我依旧不知道该写什么,但是又不能不写,老师说过,哪怕写的是垃圾,你写上一年,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进步。
那我就根据我的记忆来写一下,对《人生》的理解吧!提到这本书,就不能不说起创作他的作家——路遥。
但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先吐槽一下,路遥极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路遥还有本书是叫《早晨从中午开始》,讲得是他的真实生活情况,听书名,就知道有多不健康了。据传,路遥是个烟不离手的人,而且还必须得是好烟,他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抽烟。除此之外,在创作的过程中,路遥还非常喜欢喝咖啡,同样也得是价值不菲的精品。按他的话说就是,抽好的烟、喝上等的咖啡不是为了口欲享受,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没有这两样他就写不出东西。
当得知《人生》获奖以后,路遥一度穷到没有钱买车票去领奖,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借钱,熟悉他的告诉他,不用去了,给你发的奖金还不够你写那本小说时抽烟和买咖啡的钱。
但他还是去了。
回来以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写《平凡的世界》了,这是一本他用生命在写的书,开始动笔之前,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查资料,构思情节,参考其他的长篇小说,为了这本书,他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最终也算是死在了这本书上。
咦,不是说聊《人生》的吗?不好意思,跑题了。
人生其实写了一个很简单的三角恋的故事,去掉所有的描叙及人名地名,大概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小子,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相好,本来俩人都快要结婚了。却冒出了一个富家女,富家女告诉他,“甩了那个农村姑娘,跟我,我能让你当上城里人。”穷小子被说服了,为了能甩掉农民这顶“草帽子”,他抛弃了自己的相好,如愿当上了城里人,却没想到遭人报复,最后不得不放弃富家女,老老实实地回农村当了农民,而被她抛弃的相好也因为伤透了心,而嫁给了他人。
第一遍看的时候,就被扉页上那句话给吸引了,“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等看完整个故事时,觉得高加林有点自作自受,本来是可以安安心心跟巧珍过日子的,非得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弄得最后人财两空。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反而是他的父母,似乎一开始就知道了,儿子迟早会是这种结果,于是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上天给儿子开的那个玩笑,这就算是有自知之明吧!
但我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却默默地在心里开了个脑洞:如果高家林,回到农村以后,一直坚持写作,他有没有可能最后变成一个作家,摘掉他一直想摒弃的农民身份?
我觉得完全是有可能的,农民是看天吃饭的,在下大雨无法干活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家研究写作啊,反正都是个农民了,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损失什么,这叫光脚不怕穿鞋的。
至于,路遥先生为什么没有这么写,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