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放假以来,因为疫情一直没怎么出门,最近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可惜因为变成了懒洋洋,也不能出门。每天泡在羊群里取经,终究还是变成了懒洋洋,前两天冷的瑟瑟发抖,头疼,腰酸背痛,今天好点了,相比较姐姐她们的症状算是轻症了。
该来的总会来的,躲了三年的疫情,终究还是体验到了,看来自己的身体抵抗力还是可以的。人类本来就和各种疾病共存的,也没必要害怕疾病,疾病和健康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幸福。
今天是圣诞节,我好像没啥特别的感觉,继续看书,看课,做一只好学的懒洋洋。最近在家闭门看书学习,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我的前半生一些片段的画面时常浮现,我对过去有了接纳以后,不再对自己的过往视而不见,我仿佛是一个观察者在看见自己的过去,不带评判,只是观察。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每个读者在书中读到的是自己的人生。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阅读上了一个台阶呢?以前是书和我分离的,书中的知识只是知识而已,我只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已。现在透过书我能看见自己人生的过往种种,对自我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她人有了更多的理解。
我感觉到自己对知识,对自我,对她人的接纳度提高了。我不再把别人的行为解读为我的问题。我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和对自己选择负责的责任。
这个世界没有人需要拯救,每个人都自带天赋才华来到世间,只是她们还没有发掘和使用而已。一切的拯救发心都是有问题的,把自己凌驾在了被拯救者之上。
当我从她人的肯定和否定中解离出来后,感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祥和,一切外在的人和事都无法定义我,我的人生由自己书写,我就是我,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当我与过去和解的时候,一切过往都成了我生命的力量和资源,所有的过去都是生命的礼物,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现在的我,真诚的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敢于表达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做高自尊内外一致的人。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自己的问题,我习惯用角色定义人,譬如父母应该是十全十美的,父母肯定比孩子厉害的。其实父母也是普通人而已,甚至有些父母还有些不良嗜好和恶习。
我们对父母应该宽容和慈悲,谢谢她们给予生命和养育,至于养的怎么养,不能太苛求,毕竟种子也是很重要的。就好比牛顿终究为成为牛顿,爱因斯坦也终究会成为爱因斯坦,不能把一切归咎于父母的养育问题。
原生家庭确实带来很多创伤,可是这个世界上那个人的原生家庭没有问题呢?为什么还有那么的人活的幸福自在?当然依然有很多人无法从创伤中走出来,继续艰难的生活在熟悉的模式中。
人生是选择,可以选择冒险成长的道路,这条路充满荆棘也充满惊喜;也可以选择待在熟悉的模式下继续艰难的生活,幸福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能力。
我还喜欢把自己限制在角色中,譬如我是一名教师,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要像个老学究一样,一板一眼。教师只是我的工作而已,那不是真正的我,离开校园,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幼稚,可以自嗨。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应该和不应该,这些想法都是限制性因素,让一个人无法做自己,丧失生命力。
今天我还有一个感悟,如果我出生的顺序不是第五,而是第三或者第四,或许被丢的就不是我。被丢都是计划出生的产物,时代的产物,我只是刚好在这个点出生而已,和我值不值得被爱没有一毛钱关系,这都是自己对事件的解释取向问题,这种对事件的解释模式需要改变。
这种内在处理信息的模式是不良的,所有事件不能孤立的看待,都是有大环境,把所有问题解释为自己的问题,反映出自己的低自尊和自我攻击的模式,提升自我价值才是核心。
更深层的原因是不是给自己找借口,你们都欠我的,你们要为我的人生负责,我的一切不好的感受都来自于你们,这种受害者心态在作祟,我需要所有人的关照,其实就是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借口。
为什么要这么找借口呢?对现实的自我的不接纳,为什么不接纳呢?因为用世俗的眼光来定义自己,或者用父母和她人的期待来定义自己,觉得自己不够优秀,甚至没有能力做到更好。终究还是把自己活在世俗的期待里。
放下这些外在的条条款款,大胆做自己,什么是成功?每个人对成功定义都不同,努力过好每一天,不辜负生命,不辜负自己就好,踏实做自己。生命就是一趟旅程,好好体验旅程的美好,好好探索旅程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