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听到让自己耳朵一亮的歌,于是当偶然听见,便顺手想存个离线。
可是,记起当年Chrome上因为API的原因,似乎一直没有类似从前Firefox上那样,可以「一键」保存流媒体的方便的扩展。时过境迁,不晓得有没有变化?
仔细搜索,发现如今Chrome上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打开调试工具,选择「network」标签,然后所有网页播放过的流媒体,都会显示在network所捕获的历史里,右键保存即可——「好麻烦啊,如果有十首歌,岂不是要一个个点过去?」——这就是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印象。
可是,回头一想,我什么时候开始忙碌到了这个程度:甚至是数月或者年来不遇的几首听得入耳的歌,都懒得花上十来秒去保存一下了呢——呃,姑且先不谈版权的问题……这实在是源于内心的「粗暴」和「潦草」了。
经历过磁带机和收音机时代的同龄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八十年代,用收录机,在反复擦写过的磁带上「抢录」那些在电台广播里播放的港台歌曲,那可是很多学生们必备的技能。如果收录机还具备「内录」(直接可以从本机收音机声源录音,而不是从本机喇叭外放录音)的功能,那简直让人艳羡;守在定时的音乐排行榜节目里,手指悬空在录音按钮上,屏住呼吸等着主持人介绍语音淡出,而音乐前奏响起的「黄金」时间点,这种本事,的确可以说的上是经验、灵感和运气的结合。
用这种方法「灌制」的磁带,除了歌曲本身,还可以让我清清楚楚记得在歌曲开始时,过于明显的「咔嚓」声,主持和音乐前奏重叠的那一点还没掐净的尾音,以及有时候歌曲结尾处防不胜防突兀闯入的广告;听得多了,甚至会觉得「原始纯净」版本,反而少了那么点韵味……
不过那个时候的电台,至少和现在比起来要中规中矩许多,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保证歌曲基本上全须全尾,不像如今,不甘寂寞的DJ们恨不得把前后都贡献给广告,把间奏留给自己,很多时候,听众也就能听个大概罢了。
这算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共性吧,时间太紧,我们无暇等待,而且,已经太久没有一首让我难忘的歌了,但是,这恐怕不能责怪歌曲或者创作者们,多半是我自己的问题。
题外话,少年时期的「音乐制作」方法,弊端也特别明显,尤其是当「精心制作」如同收集龙珠一样攒齐的「精选集」遇到麻烦的时候,恨不能自己可以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看看下图,懂者秒懂。
磁带和铅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