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边走边悟——新课标学习之杂乱感悟
4月以来,新课标绝对是教育最热的一个词语。暑假,这个词依然很火。教育界各类大咖纷纷登场,从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到各类直播平台、公众号,或公益,或收费的,都在讲新课标。记得2011版课标出台的时候,我们老师就人手一本,自学起来,大多以读为本,因为凭着我们的文化水平,读懂这些文字基本不是问题。但2022年版的课标不一样,本来我以为我能读懂的,但由于听了数不清的专家解读报告以后,我的脑袋成了一团浆糊,完全糊涂了。这就验证一句老话:“你不讲我还有点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了。”
昨天,在微信公众号里刷到王崧舟老师讲课标,不是视频,是纯文字的。我如获至宝,赶忙全部下载编辑,最终的文档一共73782字,打印出来,89页。我把心安顿好之后,开始阅读。读了几页之后,我确认,这是我能读明白的版本。
反复阅读几遍之后,心里明亮了很多。王老师果然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早在2005年的时候,我读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就曾泪流满面。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语文课堂,可以如此优雅美好。不看真实的课堂,只看文字记录,就完全能看见课堂全貌,且被深深打动。读王老师的新课标解读,也能时时链接课堂,看见那些颇为新鲜的词语,如何被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诠释。
核心素养中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枫桥夜泊》的“钟声”文化里得以展现;思维训练,在《不留余地的狼》故事情节猜测中,找到路径;审美感受,在《乡下人家》的鸭子戏水图画中,找到了答案;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策略,在《树之歌》的识字教学中,尽显其魅力……
原来,没有课例做支撑的从理论到理论的解读,是没有画面的,也是没有力量的。而没有积累实践经验的专家们,想把课标中的理论讲明白,也是很有难度的。
新学期即将开启,教师全员新课标培训,也是势在必行。作为培训师的一员,该如何给一线教师上课呢?
幸好有王崧舟老师,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