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店是我喜爱的休闲方式. 每去一座城市, 都会特意前往当地的书店, 待个半天, 享受书香带来的精神上的安宁.
这个周末, 去了一家独立书店——纸曰书店, 在这所城市小有名气。书店坐落在一个临街老小区的一楼, 面积比想象中的要小,就是两室一厅改造而成。 书并不多, 但都是经过店主的精挑细选。
不像连锁大书店, 充斥着许多鸡汤畅销书, 这种小而美的独立书店,往往带有店主的个人情怀,书籍的挑选,往往体现了店家的审美偏好。 纸曰书店里的书,大部分集中在文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大部分书籍对应的豆瓣评分都挺高, 也很对我的胃口。
书店顾客不多,非常安静,适合阅读。令我吃惊的是, 店主非常大方。 所有的书, 不管有没有开封, 都可以自助阅读。我赶紧点了杯拿铁, 一方面表达对店主的支持, 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咖啡因的效力, 更清醒的多吸收点精神营养。
疫情这三年, 几乎没有逛过书店, 精神上正处于饥渴状态。看到陈列在书架上一排排的精神盛宴,有些难以抉择。
先是拿了一本哲学读小册子《虚无主义》。 因为我自己经历过迷茫,质疑生活的一切,不明白人生的意义。自己也曾从哲学阅读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发现有这种困惑的人不只是我自己,或者说是, 只要是有过思考的人,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会产生这种疑惑。 甚至哲学的诞生与发展, 就是为了解答这些疑惑。
《虚无主义》则是抓住了这一条哲学发展的主脉,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杰开始,一直到笛卡尔、休谟、康德、尼采, 作者首先梳理了虚无主义的历史。看这一段文字,让我想到了《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这本哲学通俗读物,加深了对哲学史的理解。看来“温故而知新”,有时候反过来也成立。
遗憾的是, 荷兰作者诺伦·格尔茨并没有在这本书里提及东方哲学智慧。其实,我觉得儒释道在虚无主义发展的脉络中, 也有独特的价值,可惜没有看到相关论述。
然后又看了本《写作与生活》,本以为是本类似《写出我心》这种写作内功心法,结果却是一本作家的随笔集。因为对作者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并不了解,这本书看着索然无味,就像简书上的日更碎碎念一样,没有什么收获。
最后又看了本《心之道》,立刻就弥补了《虚无主义》中对东方哲学介绍的缺失。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 美国哲学家诺伦·格尔茨关于禅宗的著作。很奇怪, 这种东方智慧,借助西方大师的阐述之后,反而更容易理解。例如《悉达多》以及《未来简史》,这些西方作品引领我了解了古代的东方智慧。而本土读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缺少宣传, 我还没有找到特别有共鸣的书籍。
还发现了三本好书,受限于时间,来不及细读。一是《天下英雄谁敌手》, 讲述的是三国故事背后的故事,角度很吸引人;二是《能量与文明》, 这个两个关键字放在一起, 我就知道必然是我要购买的书;三是《观念的水位》,刘瑜的时评观点非常独到,值得学习。
半天的书店之旅, 收获颇丰。短短四个小时的阅读与思考,可能远超平日一周的碎片化阅读收获 —— 这就是书店的价值,给读者提供了静心阅读的环境。书店对于读者,就如同健身会所对于健身爱好者、自习室对于备考生一样,都是提供一种沉浸式体验。在特定场所,执行特定的行为,这样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即便家里已经有了很多书,大部分甚至都没有拆封,我还是会选择定期去书店,给精神做一次SP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