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Nick.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约概念,定义为: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2015年Vitalik Buterin将智能合约引入区块链,创建了智能合约运行平台以太坊,智能合约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很多人开始坚信“代码及法律”,期望智能合约带来去中心化的完美世界。然而智能合约并不智能。
交易意图难以完整表达
合约中往往存在很多非量化交易条款,还有很多隐藏条款难以一次性表达完整。传统合约通过引入第三方仲裁机构和增加补充合约的方式来完善合约、处理争议。智能合约奉行“代码即法律”,但代码的表达能力极其有限,很多交易意图难以用代码规范表达,智能合约也无法增加隐藏条款补充合约完整性。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智能合约就是一段有执行逻辑的代码,代码是一定存在漏洞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代码。合约上运行的是数字资产,资产即是钱,因此合约存在漏洞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017年以太坊THE DAO项目智能合约遭遇黑客攻击,损失超过6000万美元,造成以太坊硬分叉,引起行业巨大争议,至今没有查明黑客身份。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智能合约漏洞引起黑客攻击造成的损失已经达到上百亿美元之巨,且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区块链行业已成为黑客们的天堂。从技术上解决智能合约安全问题几乎不可能。
合约结构不完整
合约通常都包含以下要素:交易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约定的价格、仲裁机构、签署时间,相当一部分合约还需要外部数据。现有公链支持的智能合约几乎都没有仲裁机构,缺少仲裁机构当出现合约争议时便难以进行有效治理。现有合约获取外部数据都是通过预言机实现,然而预言机获取外部数据的成本太高,比如根据天气情况支付的农业保险,如果用预言机方式获取天气数据,过高的成本会使该保险无法运行。
隐私问题
区块链是一份公开透明的账本,所有数据都能链上查询。这种彻底透明的机制给隐私问题带来极大的挑战。绝大多数公司的交易数据都希望能保密,比如银行、资产托管公司等的交易数据,对隐私保密有极高的诉求。如果区块链无法解决隐私问题,将是很多业务上链的一大障碍。
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链作为智能合约的运行平台,对智能合约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现有公链性能不足,公链治理机制不成熟,限制了智能合约的发展。身份认证服务商、仲裁法院服务商、数据源服务商等第三方服务商还未普及,使得智能合约上很多交易难以实现。就像2000年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不成熟、支付系统未建成、物流系统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电商的快速普及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