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终窭(jù)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適(zhì)我 政事一埤(bǐ)益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谪(zhé)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 政事一埤遗(wèi)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摧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窭:贫寒,艰窘。谓之何:奈之何,无奈之义。王事:周王的事。適:通“擿”,同“掷”。政事:公家的事。
一埤益我:整个都强加给我。埤,通“俾”,使意。益,加给。谪:谴责。敦:通“丢”,指将王事推给我。摧:挫也。讥讽。
这首诗以小官吏的口吻叙述,情感真切。写出了一个位卑任重、处境困顿的小官吏的怨愤:王事推给他,逼着他;繁重苛细的政事加给他。然而他却没有得到好处,甚至“终窭且贫”,以致家里人也责难他,讥刺他。他无可奈何,只有抱怨这是上天的安排。
诗中的“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重复吟唱,事已至此,又能怨得了谁呢?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能有什么办法!确是“一唱三叹”,将其怨天尤人的苦闷心理充分表现出来。
诗中能读出来小官吏内心的无奈,也仿佛看到一个精神萎靡不振、忧心忡忡、低着头走回家的小官吏形象。和之前《小星》一样,这首《北门》同样写出了小官吏的苦闷,生活在夹缝中,无人理解,无人倾诉。在单位要应对上司的各种要求,处理繁杂的事务,却俸禄微薄,回家又要面对家人不顾家的埋怨和指责,其内心之黯然神伤,可想而知。他也自知没有本事,但又无能为力,敢怒不敢言,只剩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了。这个内外交困小官吏也是现代社会很多承受生活重压的人的写照。
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诗中连用“我”字更便于抒发主人公的卑微处境和无奈心理,引起读者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