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医疗体制的关系,医生这个职业原来是赚药钱的。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是医生大量开出不适合病情的药物,对病患进行治疗。一个突出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明知大多数感冒患者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时,对感冒患者的大量使用抗菌素。而让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性的大问题。
为改变这种情况,最近医改力图打造医、药分家,就是说让医生赚看病的门诊费,不要赚药费,以促使医生对患者进行不偏不倚的客观治疗。但是,由于各药企对医生进行药物销售提成,是这种改革方案还是不能有效的提高医生处置病人病情的客观公正性。为了获得药品销售提成,在利益趋势下,医生仍然延续着给患者开出高价药的倾向性。
在这样的医疗制度和体制下,患者去医院成为了一种智商的博弈。
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家庭,为了得到恰当的用药、合理的花费、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病患及其家属需要较高的智商,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就医费用。
笔者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
背景介绍:患者笔者在照顾已经84岁的亲母亲。家里原来由家中的大姐照料母亲,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因各种原因四次住院治疗!做为二姐(医生)颇感不满,于是在大姐二姐直接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我于是被协商,辞职后来照顾母亲。此时,以前的积蓄已经基本花光了。一旦住院需要兄弟姐妹筹集费用。
事件:在交接工作中,大姐要求我带母亲就医,按照以前医生的说法,需要住院治疗。于是我带母亲去了医院。医生看我拿着手机和十元面额的纸币,看完CT影像之后,问我们要不要住院治疗。母亲要求按照上次的病症处理,即住院治疗。
医生看了看我手里拿的十元钞票,说医院没有病床上。要住院就只能住走廊。这样给我借口带老妈回家。我个人认为这个病住院无意义,但又不好违背母亲。所以不住院这种事情最好从母亲嘴里说出来。于是问医生如果住院治疗,会采用什么治疗方案?与在家里治疗有什么不同?医生的回答让我意识到这个医生的态度,进一步确认了不需要住院治疗的事实,果断决定带母亲回家。
非常感谢那个医生,能非常敏感地意识到一个那么小的心理暗示。
最后,结束语,我想说,我妈妈的病在吃了两周的药以后好了!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两次避免了住院治疗,母亲体重也从大姐照料时期的98斤增加到了106斤。身上开始有肉了。这一切归功于我主动停止了母亲不应该服用的高额不能由医保报销的药物。母亲的服药种类大大减少。(其中一个是丁苯酞,一瓶20粒/1粒/天,价格500+。主治老年痴呆症。鉴于母亲不痴呆,而且最新研究显示老年痴呆症是由于口腔细菌侵入大脑引发,目前并无治疗方式。遂果断停药。)因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减轻,食欲变好,体重增加,抗病能力提高。这些都是好的变化。
减少母亲病危发生,不浪费就医费用,把钱花在刀刃上,避免医院的医疗事故发生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延长她老人家的寿命,我就尽了我自己做儿子的孝道了。
大姐最近打电话来,嘱咐我妈妈一定要坚持服用丁苯酞。我想说,这种智商的博弈中,高中毕业的水平绝对是不能胜任的。
聪明的你,学到了吗?......
最后,给大家发一点福利。
福利一:
因为医药分家,网络上有一些现实药店的网店,在这些网店卖药,又便宜又可以分享赚钱。目前有最高提成5%的。为避免广告之嫌,此处略过。
福利二:
在网上找现在在医院做专职的网上兼职医生。这些医生一般处于人生的奋斗阶段。待病人用心负责,而且因为不能赚取药费提成,提供的医疗方案客观公正。避免了被忽悠住院的风险。但是注意,这种方法不适宜急诊。
本文是个人在自己慢性病及照顾老人的一点经验分享。不具有强制与建议性质。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做出独立思考与判断。需要去医院的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