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在百度有两层解释:
第一层: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
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等。
如音乐、风景、气味、温度等,在这些场景,身体并没有接触,却能感知它们的存在。
第二层:感知是以生命的物为主体与存在的所有客体的关系表达。
与人的经历和认知有关。
如刚出生的小孩,不会对成人认为的危险而感到害怕。
到了陌生压迫的环境,会感到不自在。
看到喜欢的对象,会产生愉悦的感觉。
还解释了一种状况,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收集外面的信息,反馈给心神,瞬间得到答案或相应的缘起缘灭等信息。这是一种特殊的修者的境界或状态。
对于这个状况,我的理解是通过长期对某种事物的专注,能提前感知到变化,是领悟或预测能力。
如:王阳明一夜之间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蒋百里靠报纸一条新闻,算出日本侵华日期。
谷歌的工程总监,库兹韦尔在1999年出了一本《机器之心》,对未来进行了预测,到2018年为止的预测准确度超过了80%。
电影《大空头》史提夫·艾斯曼的真人真事改编,在金融危机之前,根据数据测算,拿出了13亿的公司基金做了对赌,最后赚了27亿美元。
那是聪明绝顶的人,常人一辈子也达不倒的高度。
但感知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每个人都忽略了自己还有这个能力,没有激发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去钓鱼,你钓不到,因为高手知道在哪里下竿的鱼多。
你煎的牛排,每次煎不好六成熟,因为大厨一天要煎一百多份。
这个空位,你的车到不进去,有人一手就行。
都是经过长期的对一件事情持续去做,对环境、空间、对象产生了感知。
所以不要被感知这个词唬到,对一件事情长期专注+刻意练习,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
如三九的价值感知课,每个星期记录一下价格,马上能感受到周期的变化。
这绝对是骗人的!
刻意的实盘操作,制定买卖策略,记录每一次的思考,还要大量知识储备才能提高对投资市场的认知。
好难,
除非含着金钥匙出生,成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俩个字。
没有长期专注+刻意练习,哪有感知能力。
也有容易点的,喜欢拍照,就每天拍一张好了。
不出三个月,早不知道拍什么好了。
而且拍好一张照片,构图、光影、景深、内容、情绪多了去了。
没有长期专注+刻意练习,哪有感知能力。
选个真正能做下去的事情,
长期专注+刻意练习,是一项能让你快速成长,并能深入感受到事情本质的能力。
感知能力一旦形成,你就是自带双翼,绝对是那只能飞起来的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