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缺一块

作者: 沐一布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20:36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两个压在地震废墟下面的孩子,当只能救一个孩子的时候,妈妈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救弟弟,从此妈妈活在了愧疚中,而姐姐竟然奇迹地活了下来。但也是带着对妈妈的恨活了下来。

    我和弟弟从小感情很好,我们相差一岁半。但是我总觉得妈妈对我总是差弟弟一分。同睡一张床上,弟弟可以挨着妈妈睡一头,我却要睡另一头;家务活儿都是我在干,弟弟只负责玩儿。我一直有这样的猜测:假如我和弟弟同时遇到危险,妈妈只能救一个,那就是弟弟吧。

    妈妈也不总是偏心的,从她的言行里来感受,她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重男轻女,但是也不排除她也受传统思想束缚。

    妈妈是家里的老大,有五个弟弟妹妹,因为要帮衬父母,妈妈是唯一一个没有上学的孩子。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等我上学了,一定要教妈妈认字。最后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也成为我一直的遗憾。

    每次看到妈妈面对别人递过来的文字让她签字,我就会有深深的不安,害怕妈妈说出那句话:我不识字。我不知道为何这句话总是让我羞愧又心痛,那一刻我感到妈妈很弱很弱,我又猜测,她的心也许也很痛。

    我从小乖巧懂事,很少惹妈妈生气。我总感觉我们都上过学,而妈妈除外,就觉得她好可怜。妈妈一直跟我们诉说她没有上过学的遗憾,让自己显得很弱小。所以我总是很小心,不敢让妈妈受伤,不敢比妈妈优越。

    假如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表现软弱,孩子的攻击性会转向自身,他们不敢比父母强大,不敢做自己。如果自己强大了,就是对父母的背叛,会有深深的愧疚感。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祝福:我自己很好,去做你自己吧。——这是妈妈的爱缺的第一块。

    我对弟弟很是宠爱,从小都让着他。每次吃东西我都会让弟弟先选,我自己吃弟弟选剩下的。这个“美德”被父母大肆宣扬,父母逢人就说我如何如何懂事,父母都没有这么要求,可我就是这么让着弟弟。殊不知,是我压抑了自己的需求,想表现的好一些,讨好父母,寻求认可。

    人都是有私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我之所以没有守护自己的心理边界,是因为父母常年的争吵,让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需求。

    每当父母争吵,我和弟弟都很害怕,我们会躲在房间里,缩在一个角落。父母无来由的争吵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小小的我们不敢出声,不敢看父母的表情,只能努力地表现自己,用乖巧听话来试探,希望父母的争吵不是因我们而起。

    父母的回应交织在一起,让我产生了一个畸形的信念:爸爸妈妈争吵是因为我不够好,如果我表现的更好,他们就不吵了。所以我从小的边界感被践踏的稀碎。我不敢反抗他人,不敢说不,不敢与人发生冲突。——这是父母的爱缺失的第二块。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男生总是扯我头发,把我扯的很痛,我回来告诉爸爸,爸爸说人家是跟你开玩笑,喜欢你才会弄你头发。之后上学的每一个阶段,我总是被人欺负,可我再也不会告诉父母。我的边界一次又一次地被侵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害怕见人,我内向胆小,还经常头痛。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上体操课,有个女同学帮助我练习倒立,突然松开手把我的腿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在一旁哈哈大笑,大家都看着我,我一骨碌爬起来埋着头走到一旁,只想离开大家的视线。那种屈辱感至今回想起还会让我难堪。

    我一边恨自己软弱,一边忍受,分裂的我一度怀疑自己有精神疾病。直到遇到了我现在的伴侣,我的性格才有所好转。

    我们因为被彼此的某种特质吸引而走到了一起,可是婚姻的前半生都在磨合。幸运的是我能在这段婚姻里肆无忌惮的发泄情绪,我从小的压抑、需求、倾诉都一股脑儿地向他倾泄。我们相互骂难听的话,歇斯底里。也许是我们有些相似,冷静过后又能接纳对方。

    暴露了我们各自的真面目后,我们迎来了父母的身份。当我做了妈妈,我与母亲的关系却突然清晰了。我面对两个孩子的时候,也时常难以取舍,但我都会尽量照顾两个孩子的感受。其次,妈妈和爸爸的争吵是他们的功课,我自己也有与伴侣争吵的功课。

    可是我们争吵,不会再让孩子瑟瑟发抖,而是会跟孩子道歉:是爸爸妈妈不对,不应该用情绪来解决冲突,抱歉让你们害怕,我们以后会改。你们没有错,你们很优秀,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们!

    前半生的我一直活在被父母笼罩的阴影下,孤独,无助,独自承受自己的性格缺陷带来的无价值感和无意义感。直到伴侣和孩子的出现,让我变得立体,让我的存在有了意义。

    我从妈妈那里缺失的爱,变成了缺憾。可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将它们一块一块的拼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的爱缺一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tf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