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久了,生活就成了点点滴滴,唯一能串起来的主线就是时间了。生命所处的每个阶段看似杂乱,实则环环相扣,看似因果丛生,却又充满了惊喜与失望。我有时经常觉得,这个世界展现的给我们的亦或是真实的非真实,又亦或是我们受制于自身的局限而终不能真正解读这个世界的真实。
相比于认识甚至改造这个世界,人自身又是善变的,我们甚至完全可以编织一套规则来解释这个世界,管它正确与否,只要心安即是归途。从远古看似原始的图腾崇拜,到现在成体系的各类宗教,始终都是在解决我们心灵放于何处的问题。有些人信,有些人不信,信者奉为上真,不信者嗤之以鼻。难言对错,甚至也不存在对错,唯一不变的即是生物属性的我们始终在寻找非生物属性路上的长期探索。
文明造就了繁荣,也带来了苦恼。作为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份子,当仰望星空或者独处寂静时,免不了要跟自己纠结一番。来时途,归时路,放到大自然,其分量与微尘无异。但对于每个个体,这却是一生的真实,明明知道是如此的无足轻重,却终究希望留下点什么。孩子对于每个家庭的重要之处,客观地看即在于此,血脉相传让每个人的离去更容易被接受一些,不管这只是在完成大自然赋予基因深处的繁衍,还是出于后天感情因素的传承,终究一个生命代表了不光是一份陪伴,更是对这个世界留下的淡淡印记,因此去留也就更心安了一些。
但个体终究是个体,在生物属性高度一致的背后,却存在着如此的迥异,其经历更是难有雷同,因此经常发呆之时,有着一份淡淡的不安,这条如蜗牛行走般留下的痕迹会不会消失的无影无踪。理性的说答案是一定的,就如完全没来一般。但感性的讲,面对自己这平凡的一生,又似乎有很多想回忆的点点滴滴,就如同漫天的繁星,怕时间长了连回忆都空空如也。因此趁着还年轻,脑瓜子还清晰,想将这些个过往自斟自饮地写下来,时间久了有很多记忆已是难以被唤醒了,不求珍珠串线般形成一个有机体,只求一字一句都能真实的反应当时的情景和心境,不求文采,只求真我。
因此在成文之前,左思右想的写作方式和框架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随性而写,随心而忆。且一旦出稿,原则上不再更改,润色是留给别人的,记录是给自己的。文字于写作而言,在那个特定的场合,就那几个字映入你的脑海脱颖于你的指尖,你用了它,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即便过后有更好的文字,但已是事后修整,对情感而言,有修整失真的嫌疑。因此本着这一想法,一切都将在轻松的点滴画面中展现,于文体,无;于思想,无;有的只是一份纯粹。
至此落笔之际,感恩过去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