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
没有渗透进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无从谈起

没有渗透进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无从谈起

作者: 行飞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5-12-24 22:14 被阅读117次

      我的故乡被称作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源于这里是东西南北两条重要铁路线的交汇处,而它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中国南部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这是一座普通的南方三线小城,生活闲适恬淡,节奏悠闲散漫,总是那么不紧不慢的。

      日子似乎总是这样一成不变,但变化又是存在的。约摸半个月前,Uber进入了这里。而现在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第二届美食文化节也被冠以了“互联网美食季”的名号。这一切似乎都牵扯到了一个宏大的问题,那就是互联网如何进入(或者说下沉到)三线城市,并且能活得下去,活得很好很滋润。

    为什么三线城市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市场开始饱和的种种迹象下,各行各业都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涌入三线城市的市场。首当其冲的便是快消品市场,北上广的快消品市场增长基本趋于停滞,而三线城市却在一路高歌猛进。就连欧莱雅也强调在2015年内要积极扩张品牌在低线城市的销售规模,地域扩张将是欧莱雅未来业绩增长的加速器。

      快时尚行业也在极力进入这一诱人的市场。今年夏天,H&M和优衣库分别入驻了这里,在市中心繁华的百货楼内。虽然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快时尚的举动显然还只处于试水阶段。但很显然,他们不会放弃这块诱人的蛋糕。

      三线城市有着众多的消费人口,而且,他们的收入也在迅速增长。对于那些已经在一二线城市扩增乏力的行业来说,这是新的机会。对于互联网公司和服务提供商来说也是如此。由于工作缘故,会经常与数据打交道。在对一些移动应用进行监测的时候,不禁感概诸如北京、上海、广东(包含了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地区的监测用户数规模之庞大,几乎占据了总用户数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北京一地遥遥领先,其用户规模比数省之和还要多得多,这或许与北京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创业之都密切相关。但如果他们想要取得更大规模的用户数和发展,他们也要和那些传统行业一样,下探到三线城市。

    但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下探到三线城市依然困难重重

      为了挖掘二三线城市用户,去年新浪微博专门派出两支团队,在四川宜宾与江西九江这两个微博用户占比较低的三线城市待了半年,在今年三月,新浪微博的CEO王高飞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大家都在说移动互联网起来了,或者已经结束了,后来发现差好多。”

    王高飞说。宜宾大约450万人口,运营商的话费用户大概在400万左右,确实已经饱和了,90%的人都有手机了,但是每个月流量超过1兆的不到50万人,300多万人是有手机不上网。一年过去了,在千元智能机的帮助下,这个数据应该降低了不少。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用户用不用手机上网的问题。科技媒体(PingWest)品玩将只在一线城市待得很舒服,但下沉不到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的App称作“一线城市应用”,要想回答这样的问题,

    “需要对App、对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甚至,需要对阶层、媒体、大众心理有所了解”。

      就我的观察来说,互联网想要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是互联网的不懈使命。但对三线城市来说,效率不重要。或者,人们并不关注效率。是的,这里生活闲适散漫,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压力很少,工作节奏也是慢悠悠的。人们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很满足,所以快速便捷的互联网的吸引力一下子就降低了不少。所以我相信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很多互联网服务有更好,但没有我也无所谓,没有多大关系。显然,要在这样的地方推广互联网服务,获取用户的成本更大。

      另外,三线城市的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虽然近年来增长了不少,但与一二线城市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这在房租、人力成本等诸多方面显而易见。互联网服务压低成本的优势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也难怪在这里,互联网服务会变得水土不服。

      规模效应在三线城市也难以显现。昨天,我叫了一辆Uber,司机直言因为刚进入市场的缘故,Uber在这里的接单率很低,而且市场推广是个大难题,很多人根本不会用,你跟他说有这个他也不知道该怎么用。邮箱或手机号码注册账户、绑定支付宝或者信用借记卡、使用Uber叫车,这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我相信,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大多数中年人甚至少数年轻人来说,这每一步骤都需要教,背后有着极大的用户学习成本。这也阻碍服务和应用的推广。总之,三线城市发展用户对象,似乎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讲规则,但讲规矩

      在三线城市,还有一个现状,那就是不讲规则,但讲规矩。

      很多人涌入一线城市,因为他们相对公平,很多事情都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彼此之间都还有规则守着。而三线城市,世俗气则无所不在,关系网络密密麻麻,行政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下有许多规矩要讲。而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其实和一线城市的气质很像,讲规则,但要打破规矩。可以想象,这些互联网服务进入三线城市,想要打破既得利益者的规矩,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对行政政策格外倚重的国家,更是如此。

      于是,就像初出茅庐的青年人那样,很多互联网公司在这些地方也学会了变通和妥协。这也是无奈的现状。

    自以为是的产品经理和用户体验

      移动App使得产品经理变得光鲜亮丽,成为瞩目的职业。但我不得不说,我觉得很多产品经理总是喜欢自以为是的耍小聪明,添加数不胜数类似于炫技的功能和人机交互方式。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我相信绝对有百分之八十的微信用户不知道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进入京东和大众点评的接口。正是有着众多的接口和“贴心的”的小功能,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微信正变得越来越臃肿不堪,尽管绝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这些功能的存在,而且很多即使知道,也没有尝试和使用的想法和欲望。(今天下午和朋友聊到此事,她说她并不知道,就算现在知道了,她本身就是大众点评用户,为什么不直接用大众点评的App呢?而她本身就不怎么用京东,并不会因为有这样一个接口就有想法与点开它)

      微信并不是个例,因为很多移动App越来越像摊大饼,各种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大。有想法的确是合格的产品经理的特质,但想法太多了不会取舍也是个头疼的问题。而且现在的产品经理真的高估了用户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虽然大谈特谈人机交互和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这样的专业性术语,但很多东西落地了还真不好说。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中老年用户身上,即使很多年轻的女性用户(这里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因为确实有很多女性用户对科技和数码不感冒不熟悉)也是如此。

      在大家谈用户体验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用户压根就没有操作体验过,所谓的用户体验也无从谈起。

      优秀的地推团队或许能解决这其中的一部分问题,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三线城市来说,地推团队成本高昂,并且实质上来起到的效果还是较为有限的。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这种老掉牙的方式就是鲜明的案例。

      在上海的时候,我感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互联网的身影,在采访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公关负责人时,她说移动互联网会颠覆每一个行业,会给每个行业带来变革。但回到故乡后,似乎一切如故。就连刚刚进入的Uber,似乎也成了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所以,对于三线城市来说,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变革的大门只是打开了一个角,还未全面敞开。还有更多问题,等待着人去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渗透进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无从谈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wv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