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总有一部分人的表现是:一幅啥都懂,啥都知道的样子,不肯甚至不愿去改换自己旧有的行为模式。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当你碰到一些跟你原有的价值体系、观念体系有比较大的冲突的时候,或者说有些东西你不太理解,听不懂或不太认同时,如何让自己内在保持处于一个开放的、接收的、交流的状态。不要先过多的去评判。
更高级的是,尽可能多的放下一些评判,而全力的去参与。这种学习方式其实是更有效更有用的。
比如当时,在李松蔚老师的家庭治疗现场观摩课上,有学员总是提问:“老师,你这样的处理会不会给来访造成压力?”“你的这种谈话方式会不会显得不够慎重?”
松蔚老师的建议是,大家在学习时积极思考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也乐意去分享我的做法背后的逻辑。
可不得不提醒大家,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你可以先去思考为什么他用这种方式去应对这种咨访关系,产生了怎样的扰动作用,而不是去置疑这样做的好坏,和评判标识正确错误。
我记得笑来老师曾说过:“我们需要有只字不落的去读一本书的能力”,无论你能不能读得明白,你得先具备这种心态。
重复旧思维旧习惯却妄想得到新结果,神经病都不敢想。———《格局逆袭》
清空自己,有些道理你没听过,听过却不懂得,懂得却没有体会,有体会了却没有领悟,领悟了却没有形成行为习惯。
这样的明白或懂得,其实统统都无大用。唯有变成行为习惯,形成新的反馈模式,才能称为“习得”。
那,来学习我们的情绪疗愈课程,我也思考着,要用三点说明帮助你收获更多。
第一,就是把它当做一个体验的旅程,不要把它当作一种知识的学习。
第二就是你持续的保持开放的去听,不要过于在乎自己听懂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甚至不用在意自己是否有时间听完全程,尽量多去听。
第三,对于这个课带来的方法,你尽量多的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反应和体验。不要要求自己一下就做得很好,也不需要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怀疑。
简单相信,听话照做。一个月后,你再回看自己,在两位心理咨询老师的陪伴下,你有了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人就分两类人,一类是主动改变自己的人;另一类是被迫受到环境和社会挤压,身体越来越紧绷,呼吸越来越困难的人。
我在期待着,我们之间的触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