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课堂
大学不管怎样被外界扭曲,她的初衷始终不能改变,那就是学习。所以不管我选择怎样的渡过,都要在完成课堂知识的基础上。
真正步入大学课堂是在结束军训生涯之后,可对于我自己来说,真正投入其中应该是在运动会之后。我们大一的课程不是很紧,只有高数和英语可能算是核心,其他的课程,譬如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制作基础等,只要求了解就行。
可在我的观念中,并不是如此,我依然会投入一部分精力,把它系统的过一遍,总之不留遗憾就行。
大学,我很敬佩我们的高数老师——欧老师,在他的课堂中,不仅对学生认真负责,对知识的理解也很深刻,思维也非常严谨。这样的老师,在大学中很难遇到,至少在我的四年大学认知当中,这是我最认同的一位。
如高中一样,每次课堂来临之前,我都会提前预习知识点,但有一个典型的特点便是:“我只求理解,不求应用!”,这种学习模式是我高中习得的,我不知道是好是坏,但对于我来说,应该是适合的。所以,四年的大学课堂,我都采用着这种学习模式。只要是我想涉入的课程,只要求系统的理解,不求甚解。
前面说了我的学习模式,接下来阐述一下大学课堂中的普态吧。对于大学课堂,有过大学经历的人或许都会比较无力(当然,好的大学另说),大一可能还会有大部分同学认真听讲,课堂中积极地向前坐、向前看。但是随着疑难知识点的积累,课堂难度、量度的加大,有些人就放弃了,开始过起了人们口中所谓的象牙塔生活。大学中这里绝对是一个分割点,只要挺过这段过渡期,你的结果一定不会差。
第二个过渡期可能会出现在大二、甚至大三,因为那个阶段是从专业基础课升级到专业方向课的一个阶段。这时候不单单是努力所能决定的,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天赋决定的。在这个越级当中,对专业的思维要求很高,即使你前面通识课、基础课学的都非常棒,但是若如没有形成对专业的敏感性,你就会非常吃力,很有可能就会打退堂鼓。
不管你是否在大学课堂中偷过懒,是否逃过课,现实会告诉你,这些东西,总有一天你会以另一种方式付出。
二、室友的日常
终于有机会介绍一下有关我室友的日常了,我们寝室一共四个人,两个河南的,两个江西本省的。河南的老乡叫张蓝杰,另外两个本地的一个叫赵明旭,一个叫马郝。先在这里讲一件非缘分莫属的故事吧。
就在刚来到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刚刚和室友互相认识,有一天晚上,我和赵明旭去学校外面附近的超市买日常用品,回来的时候发现刚办的“饭卡”不见了!然而等我室友马郝回来的时候,他说在学校外面捡到了我的饭卡,当时我还不信,直到他拿出来的时候,我才震惊了,你说这是不是缘分哈!
既然这里引出了马郝,那就从他开始吧,马郝身材瘦高,是南昌人,属于那种侃侃而谈的人。一般侃侃而谈的人都不爱学习,没错,整个大学,他基本没怎么认真学习过。但办事上,我还是很欣赏的,他的大学状态基本是在游戏中渡过来的。我不知道现在的他是否后悔,而我也没有任何权力说这种方式不好,或许他有他自己的出发点。
另一个室友赵明旭,个子不高,江西上饶人,属于多愁善感的那种,和我的性格有些相似,所以我们俩平常走的比较近。他的日常,不知道该怎么阐述,他学习很认真,没有参加过社团,大学四年基本在寝室中渡过,属于那种务实、安分的学生。虽然他性格安静,但为人很好,能帮忙的一定会帮你。
最后一个室友,也是我的老乡张蓝杰,一个个子同样也不高,身材微胖的小伙子,四年的时光里,他有自己的兴趣,基本很少在我们寝室分享他的圈子,但学习也很认真,不过和赵明旭不一样的是,他早出晚归,寝室中基本见不到身影。
上面便是我三个室友大学中的常态,我们四个,可能并不像某些室友,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总是形影不离、抱团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状态,有各自的生活圈子。然而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的回忆,一起外出游玩,一起聚餐,一起生日Party,晚上没事一起聊八卦,最严重的情况下,晚上聊天能聊到凌晨两点钟。
大学中很庆幸,遇见了这么几个室友,虽然性格互补,但这更为寝室生活增添了别样风采。尽管这其中也存在过各种矛盾,但大家只要相互体谅,相互融合,总会有溶解的那一刻。大学室友关系的处理,虽然没有社会这么复杂,但只要你细心挖掘,总会挖出养分来。
三、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随着大学日子一天一天的流逝,硕果也越来越丰满,生活在忙碌世界的我,似乎已经和那个生活在抑郁世界的我形同陌路。我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怎么跨越这个沟壑的,大学前的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怎么尝试都未曾离开那个黑暗的世界。可能是换了一个环境,自己通过忙碌的状态去覆盖那些穷思的时间,让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想那些所谓垃圾思想。
当我踏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之后,作为局外人去看先前的自己,发现那是自己不得不走的路。很喜欢的一句话:“所有的去处都有来路。”自己拥有那样的世界正是日积月累的性格使然。但很庆幸,自己还是从中折腾了出来,并且因为她,我变得更加折腾起来,更加愤青起来。你看,处于码字状态的我不正是因为先前的经历才诞生的吗,甚至可以说,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从那个时代中酝酿出来的。
逃离了那个时代,回想起来,反而是满满的回忆和感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虽然高三那年输的一塌糊涂,但从整个人生阶段上来说,却赢得独树一帜。这段岁月将永远留存心底,成为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将把黑暗世界中酝酿出的这颗果实植根于心底,迎接新的生活。
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越久,你会觉得主观世界时间和客观世界时间相差越来越严重。小学时代,我们觉得每一天都很漫长,漫长到一个只有10分钟的课间时间都可以和伙伴一起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玩游戏;初高中时代,时间开始以星期为单位流逝;而到了大学,时光却是以寒暑假为单位存留我们心底;社会中的时光,对我们而言,只是一年又一年的重复,似乎我们已经不再年轻。
所以大一上半个学期,不知不觉就从身边溜走了,尽管时光匆匆,但回忆起来却是数不尽的折腾,承接着那如此完美的开始,我愿意继续这样走下去,去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和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