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设计新手引导的。
事实并非如此。
新手引导并不只是在更新时自动播放更新内容那么简单,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产品中的。精心设计,连一个按钮的摆放位置都纠结了好久,这样的产品,你绝对不会希望配上一个粗糙而平庸的引导页面。新手引导应该被作为产品的一个功能来好好设计,毕竟它关乎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
新手引导是什么?
多数情况下,新手引导会被认为是“新用户刚开始使用新功能时,用来让他们看以便于更好理解产品新功能”的“那个东西”。这只是新手引导的第一部分功能——说明介绍。
只达到了说明介绍目的的新手引导是不完整的。否则这个模块就该改名字叫“功能介绍”了。新手引导还有第二部分功能——引导。不仅仅存在于软件产品,我们在生活中会用到许许多多的引导。导游、路标、地图,都是引导的表现形式。因此新手引导还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引领用户更快速更轻松地达到他们的目标。
还不够。一个好的新手引导还需要有第三部分的功能——吸引。想想看我们费尽心思优化一个产品交互界面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用户体验”“让用户更加轻松”?(wow,我好高尚!)这固然是我们为了用户所做的努力,但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盈利。即让用户更多地来使用我们的产品,而不是竞品。

需要实现什么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推出,一个好的新手引导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1.说明介绍—>引导的有效性;2.引导—>引导的愉悦性;3.吸引—>潜移默化。须知这并不是在开始做个新手模块就可以达到了,而应该贯穿于用户的整个使用过程。
如何设计?
既然新手引导也是整个产品的一块功能,我们就依然可以使用产品设计的方法来设计它。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得到一个较为容易让人满意的结果。

1.用户类型
根据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明确性,我们把用户分为3个类型:无向型、探索型和定向型。


激励引导:通常分为数字激励、进度激励和榜样激励。这类引导主要可用于难度和操作频率都较高的功能。为了让用户掌握那些比较难掌握的,需要从用户的心理和情感入手。例如利用用户的强迫症嫉妒心理。常见的设计如下:


任务向导:即让用户进行一个任务,从而掌握产品希望他们掌握的功能。这类引导通常用于操作频率低但难度较高的任务(例如完善个人资料)。这类功能虽然用户平时的使用频率较低,但能够促进产品达到产品的目标。因此产品会希望用户使用该功能。常见设计如下:

全局导游:全局导游的感觉,类似页面上有个导游,依次为你讲解功能。通常用于使用难度较高的功能,因为这些功能可能是多步骤的,而这些步骤又分布于一个页面或多个页面的不同位置。因此需要进行全局的讲解和示范。常见设计如下:

内容介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来实现。希望通过这些在具体解释产品功能的同时,引起用户探索的心理,从而实现功能使用频率的提高。常见的设计如下:

将以上方法和功能的难度、使用频率结合后,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图:

总结。
引导是一个功能,但又与普通功能有所不同。不同的是,它悠长持久需要在产品的每个细节中体现。
参考资料:
http://cdc.tencent.com/?p=52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