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阴雨天能有一束光从暗沉厚重的云块中挤出来,如果大海里能有一条鱼从平静无恙的水面上腾跃出来,如果……如果在一个黑白蒙灰的年代,却有了一瞬彩色鲜活的时光,那我想,纵是直到生命的尽头,华发稀零、骨肉干枯,这份诧异和雀跃,也会教人如同初雨新生的枝桠,浑身都散发着冲散不去的流光,耀眼得令人艳羡。
朱振庚作品
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中后期是段很特殊的年代。低沉,单调。就好像楼上琴童疲惫厌倦地拉着大提琴,散落而重复的音符无形中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令人窒息又催人麻木。我常常想,他如果拉错一个音该多好,那么也许就能出现什么迷人的曲调?
朱振庚作品
意外总是那么令人期待,尤其在过分苍白的生活中,那简直就是上天的馈赠。还记得《美人草》里头,舒淇扮演着一位循规蹈矩的知青少女,唯唯诺诺,又惹人怜爱。当她第一次见到同是知青、却思想开放得在那个时代近乎罪恶的刘思蒙(刘烨饰)时,电影里不断强调的枯燥生活就变得虽压抑难耐,却又有了几分牢笼般的禁忌美,让这份在任何一个安定年代都会平淡无奇到令人忽视的感情,变得如此珍贵,与众不同。
《美人草》剧照
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磨难中的真情总比和平岁月要来得不易。可有人就是那么令人羡慕,分明陌路相逢,却是知己意气。1982年,画家朱振庚一心为创作寻觅灵感,前往云南思茅孟连采风,恰巧遇上了七十年代便已下乡的知青顾雪亮。乡里平淡的日子由于有了二人真诚相伴的友谊,变得颇有点当浮一大白的欣悦爽朗。归去之前,朱振庚将他这段时间来自认“画坏”的九十二幅速写赠予了顾雪亮。珍藏多年后,顾雪亮将这些承载了友情岁月的作品与朱振庚后期的作品一道,放在了大众的眼前,于程十发艺术馆,共忆故人。
展览现场
画家赠画,琴家赠曲,说来都是世人难求的事情,然而赠出“不满意”的画作,听来倒更是新奇。这些,还真得从朱振庚这个人说起。出生于解放前的朱先生,这一辈子虽谈不上轰轰烈烈,却也是波澜起伏,但时代的冲击丝毫没有减损他的不羁侠骨和赤诚之心,他拒绝做媚笑依附中的一份子,不攀权贵,不望虚名,只要性情相惜,便是高山流水曲相和。
画家朱振庚
1974年,朱振庚和几位画友前往北京拜访名家。同去的几位甫一赶到,便直奔李可染那儿,唯独朱先生找的是李可染的学生周思聪,只因他内心喜欢周思聪的作品。央美研究生毕业时,同班同学在填写导师名字的时候总会写上李苦禅、李可染这些人尽皆知的大师,朱振庚却不然,诚心诚意地将令自己受益最深的卢沉和周思聪两位老师的名字写了上去。
朱振庚作品
朱振庚的这份耿直在追名逐利的大环境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是不识时务,使得自己也落在了边缘的位置。然而或许也正是少了过多声名的羁绊,朱振庚待人待画从来都是虚心而真诚,没什么燥气和喧腾。想来也只有他这样坦然面对笔下的每一个形象的人,才会将这些无论小品大作、无论满意与否的画稿,统统当做一段情谊的见证,留给了偶然结识的友人。毕竟那都是他生命中点滴可见的痕迹,没有一丝浮华虚笔。
朱振庚作品
说来令人汗颜,看着他不作“艺术品”而作友情“纪念品”的这些速写,我竟察觉不出到底是何处令他不满。在他女儿朱雅梅的叙述中,朱振庚几乎将速写当成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现实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落笔成画,他说过:“我的灵感和自信,往往是从我每年的头一天,画我执笔的右手开始的。”速写不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它对朱振庚而言只是一种习惯,就好像起床洗脸,喝茶吃饭。熟稔到这个程度,讲形是否准确,讲构图是否完美,似乎都是空泛教条。你看那铁桶里泛开的涟漪,难道不会联想起母亲弯腰舀水,捞起一把长发的姿态?你看那桌前围坐的一群人,难道耳畔听不到觥筹交错、宾主尽欢的笑语?
朱振庚作品
都说线条是绵延的生命,粗细起伏间掩藏了心绪中的万语千言,速写就在短短几分钟内,把一种情怀、一种氛围,灵巧地化作墨痕,留在了纸上。与其说这些是千锤百炼后浑然落笔之作,不如说这些就是朴实生活中一个灵动的切片。即使多年之后纸片泛黄,画中人物早已不知何方,拿起画来略一小品,也好像给电影点了回放,真情犹在,记忆长存。
朱振庚作品
要我说,能打动人的俱是佳作,不过朱振庚先生则显然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画一事,中国画人必提顾恺之,西洋画则定说毕加索,而朱振庚并没有被主流的艺术审美束缚住,不仅光学金农、虚谷、格罗兹等人,还从敦煌壁画、汉代砖画、民间剪纸、版画年画等“非主流”艺术中汲取精华,如他自己所说“不属类,不居一,不定格”。
朱振庚作品
学广而融深,他将多种画法风格捻于指端,不谈体系,不论帮派,随着心性和对生活的感悟,信手拈来。他用抽象和变形反拨传统水墨,他用山水之笔入人物之法。学者钱忠平称他是“从‘观古、观土、观洋、观我’的拿来主义的方式入手,出手而为‘不古、不土、不洋、不我’的画境,其过程,通透而圆融”。
朱振庚作品
确实,看他的画总会有一种惊奇的感觉,充满惰性的审美习惯在他的作品面前俗套得令人不屑一顾。他写实写得灵活多变、趣味盎然,变形又变得精巧严谨,意味深长。诚然在色与色、线与线之间摸索传统渊源与生活现实之间最富张力的尺度,离不开朱振庚先生一生潜心作画的刻苦钻研,可墨端透出的不俗灵气,想必还与他一身的至诚至性有关。
朱振庚作品
朱振庚先生的风采眼下已是再难寻觅,所幸还有这洋洋近百张的速写小品,无声地将他待人以诚、待画以真的心性流传下来。画赠友人,讲的是人心,是情谊,是那段弥足珍贵的旧时光,因而这些作品看起来格外鲜活,与其他作品一道,连缀起了他有血有肉的一生。在古代人眼里,画都是有灵魂的圣物,然而不知道在这一幅幅鲜活的作品中,故人是否还能再乘风归来?
别急,别急,这,就来了!
追寻画意——朱振庚速写与创作展
展览时间:2017.03.05——2017.04.02
展览地点:程十发艺术馆(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458号)
本次展览的起因与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大潮中上海(松江)赴云南的一位知青顾雪亮与画家朱振庚的一段书画交往有关。 本次展览在这92幅速写的基础上,又从家属和刘海粟美术馆借展了部分朱振庚后期的速写、创作作品及文献资料,立体地显现了朱振庚一生的艺术追求,让读者全面地解读一位艺术家较为完整的艺术思想和发展历程。由短短数天的一段书画交往而诞生出汇集朱振庚一生各个艺术节点作品的展示,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其艺术实践的厚度与宽度。本次展览的目的是想让广大观众能在充满传统艺术氛围的程十发艺术馆中,分享这一段美好、朴素、真诚的书画交往,欣赏并解读这位中国知名当代水墨画家的珍贵作品。感谢松江区文化主管部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张培成老师、朱振庚家属、顾雪亮先生对本次展览的筹备工作给予的热情支持与帮助。
查看展览详情或购票,请下载艺厘米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