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红炉点雪》指出:艾灸“寒热虚实诸证无往不宜。”
那么,艾灸缘何可以治热症?
其一,《医学入门》指出:“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其二,艾灸药气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即中医的祛邪作用;另外艾灸药气,还有安神、醒神和通窍的作用。
其三,人体的腧穴在病理状态下,有嗜热的特性,即得温而舒;这种热是正能量,能够调和营卫、气血、阴阳。
其四,艾灸具有明显的红外效应,可以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增加吞噬细胞功能;还可改善血液循环系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其五,甘温除热。阴火的产生,由于谷气不升,脾气不流,阴火随之上冲而致。当治补中益气,使脾气升发,则阴火下潜,其热自退。
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这里的消阴翳,可别单纯看作是寒症,当理解为身体里的病邪总称为当。
网友评论